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极具穿透的国家大战略

俄罗斯的战略传统根源于彼得大帝。从《彼得一世遗嘱》到前苏联入侵的阿富汗的战争,再到当代的日里诺夫斯基自传《向南方的最后冲刺》,从战略思维来看,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后者在政治上尚未具备主导地位。
  俄罗斯的扩张在彼得一世(16721725)之前就开始了,但到彼得一世时期,不仅形成了一套与其他欧洲列强争霸世界的长远扩张计划;而且加紧付诸实施,扩张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一个高峰。以彼得为起点,俄国的政策从原来的局部性扩张转向了世界性扩张,而主导了两百年来俄国的战略思维。
  所以,马克思指出:彼得大帝尤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人。彼得一世为俄罗斯创立的政策,集中反映在流传于后世的《彼得一世遗嘱》中。
  在彼得死后50年即1775年,欧洲开始流传彼得一世的遗嘱。两个多世纪以来,各国的政界与史学界对这份遗嘱都很关注,对其真伪也有争论。现在看来,不论这个遗嘱是彼得一世生前制定的,还是后人根据他的侵略扩张计划或思想编写的,遗嘱中所反映的背景情况都是真实的,它出的一整套扩张战略基本上符合彼得一世及其继承人的真实意图和扩张行径。虽然俄国及前苏联官方口头上始终认为这个遗嘱是伪造的,然而却在行动上不断证明它是真实的。英国历史学家凯利指出:不管遗嘱是否可靠,它本身就饶有趣味,因为其中包含了近两百年来俄国一直在公然无忌地加以贯彻的行动原则。论证彼得遗嘱的真伪问题是历史学家的事情,这里只是从历史哲学角度,研究战略思维延续性的规律。
  对于《彼得一世遗嘱》,我们试作如下概括和分析:
  一、哲学依据俄国向西、向东扩张是命定周期性运动
  二、战备要求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以战继和,以和继战。
  三、战略方向沿波罗的串向北扩张。
  沿黑海向南扩张。
  突进波斯湾。
  四、战略目标分割波兰。
  占领瑞典国土、肢解瑞典
  迫近君士坦丁堡,征服土耳其。
  灭亡波斯。
  迫近印度。
  制服和消灭维也纳朝廷。
  征服法国。
  征服日耳曼。
  最后征服欧洲。
  五、策略运用联合日耳曼:
  A.参与有关日耳曼事务和讨论;
  B.与日耳曼王室联姻。
  与英格兰结盟通商。
  在上述计划中,彼得一世最关心的问题是在北方和南方获得出海口,这意味着向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扩张。彼得在世时连年征战,为的就是夺取出海口。从彼得时期欧洲政治地图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彼得扩张的主要方向在波罗的海沿岸,并且通过对瑞典的长达21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达到了目的。要取得世界霸权就必须获得可靠之后的拿破仑也不能与之相比。拿破仑称霸世界的野心是很大,但他没有明确的长期战略方案,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结果最终被反法同盟打败了,法国没有从拿破仑的扩张中得到任何战略利益。
  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彼得的计划:彼得大帝使莫斯科公国老的蚕食方法丢掉了纯粹地方性质和偶然性杂质,把它提炼成一个抽象的公式,把它的目的加以普遍化,把它的目标从推翻某个既定范围的权力提高到追求无限的权力。他正是靠推行他的这套体系而不是仅仅靠增加几个省份,才使莫斯科公国变成现代俄国的。
  这就是说,彼得一世改变了前辈沙皇进行扩张的局部性和盲动性,把俄国推上了有计划、有预谋的扩张道路,而且他的目标是称霸欧洲,而不是只做统驭一方的诸侯。彼得一世不仅为自己的一生确定了目标,而且为继承其事业的接班人制定了一套扩张的公式
  从历史事实来看,彼得一世及其后继者正是按照这套公式行事的。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进行了对克里木、土耳其、瑞典和波斯的战争;18世纪3050年代,进行了进攻土耳其、瑞典和普鲁士的战争;18世纪后半期,叶卡特琳娜二世三次干涉波兰、两次入侵土耳其、一次对瑞典的战争;18世纪末年,保罗一世反对法国革命的战争;19世纪初期,亚历山大一世同拿破仑争霸,远征意大利和瑞士,以及对波斯、土耳其和瑞典的扩张战争;19世纪2050年代,尼古拉一世对波斯、土耳其的扩张战争,对匈牙利革命的镇压,以及同英法争夺土耳其遗产的克里木战争;19世纪7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人侵土耳其的战争;最后则是加世纪初期,尼古拉二世出兵参加八国联军,镇压我国义和团革命运动和侵占我东北的战争,同日本争夺我东北和朝鲜的战争,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东方,彼得一世遗嘱的精神同样在扩张中体现。沙皇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但17世纪以来,特别是1840年以后,俄国侵略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不断蚕食我国东北、西北边疆,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有1858年通过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新疆西北部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和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又割去新疆西北部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以上还没有把1911年中俄《满洲里公约》和1914年侵占中国唐努乌梁海东部地区(17万平方公里),以及19世纪末俄、英两国所侵占的中国帕米尔地区等计算在内。总的来看,俄国在沙皇统治的300年中,扩张领土的速度是惊人的。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时,俄国版图大约为2万平方公里,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版图已扩大到2200多万平方公里,增大了78倍。
  前苏联在同美国争霸中向全球扩张。1979年苏军出兵占领阿富汗,使其成为苏联的附庸和南下印度洋的前进基地。这样,距离彼得一世的战略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只有210公里,距印度洋不到500公里。这对已具有高度现代化快速输送工具和战斗装备的苏军来说,不过是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路程了。只不过这个计划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半途而废了。
  从总体上说,现代俄罗斯的战略思维是在发展和进步的,俄罗斯政府领导人批准的对外政策基本原则是建立睦邻友好国家地带欧洲和亚洲建立平衡关系国际社会建立真正广泛平等的合作。尽管在俄罗斯仍然存在大俄罗斯主义全球主义以及地方主义的排华等思潮,但不代表主流,更不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电话:4006969110华彩QQ1307588370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10/5/10 10:41: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