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blog是什么
新创的字总是逃不了定义这关。既然网络是blog发展的媒介,那么先看看网络上对blog解释,让第一次接触blog的读者,心中先有一个谱。
blog 是由 weblog 缩写而来产生的。Log 是指一般是指计算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纪录文件。而web-log,单纯依照字面上来解释,称为「网络纪录文件」,是不难理解的。本书里将提到的blog, weblog, 和部落格(中文译名,稍后解释来由),都将是互通的。
Russ Lipton给的定义很简单有力︰「一个weblog只不过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的网站。weblog所代表的并不是人类沟通交流方式上新发明的概念,最早的日记早在股希腊或其它文明就有了。」(注1)
身为Blogger.com创办人之一的Meg Hourihan,在O'Reilly.com 的专栏上写了一偏颇受好评的「What W're Doing When We Blog」。她说,在各式各样的blog之间,不管你用的是哪种工具,blog的基本格式,使得blog经验和单纯的建构网页不同。不管blogger是青少年还是专业人士,即使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大多数的blog都会时常更新,每篇内容或多或少带有blog的基本元素,这在稍后会有解说。(注2)
根据wikipedia:「Blog通常是指一种可以由特殊网志程序维护的个人网志,网上日志或手札(LiveJournal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很好且常见的例子)。这些blog/网志,尽量的让没有太多经验的使用者能够很容易的建立自己的blog,修改版面,和发布消息。利用blog,人们能够抒发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的经验,发发牢骚,写写诗,散文,甚至是邪门歪道的想法,通常也欢迎其它人参予分享。这样的特性,似乎符合了Tim Berners-Lee (全球信息网发明者) 最初将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视为大众协作媒体的想法部分延伸。」
这听起来,blog不就像是你个人媒体中心一样吗? 当然,单单文字定义不能够完全表达blog所涵盖的范畴。那么先了解一下blog是如何在网络上崛起和发展,这将会解释blog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
在科技发达以前,人类很早就懂得针对不同的用途和需求,使用纸笔和相关性质物品作为纪录的工具。印刷术,电报,广播,电视,电话,渐渐的成为大众日常作为息传达的媒介。当1990 Tim Berners-Lee在欧洲物理分子实验室里,建构第一个WWW (World Wide Web)主机,而超文本(hypertext)的概念,改变人们了以往纪录和信息交流模式的认知。1993年,第一代图像式的网络浏览器mosaic诞生后,纯文字的网页,不再是浏览者唯一的选择。Berners Lee在建构投入网络开发的同时,也利用建构了网页,为网络发展做下纪录。这些网页的特色在于,它们时常更新,纪录当时的日期,除了将重要的事情作扼要的叙述。
[图
weblog 名词的由来,是源自Jorn Barger的Robotwisdom.com 网站。 1997年开始,Jorn Barger 会在自己网站的首页,贴上大约20至30个他认为有趣的连结,并且在每个连结旁边附上的简单的介绍,让点下连结的人,在还没转换阵地前,大概知道一下该站可能的内容。Barger每天更新,一次通常会有5~10个新连结。接着,Barger在首页上一连串的连结底下,开始针对自己贴出连结所带来的内容,以类似日记的方式,抒发个人想法。1997年12月,Barger将这样形式的纪录,称之为weblog。许多拜访过他网站的人,渐渐地接受这样的形式的网页,除了开始建立自己的weblog之外,也继续的使用沿着weblog这个名词。
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网络蓬勃发展之前,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作为书写工具的人,大部份从事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领域。像是 UserLand Software 的创办人 Dave Winer (http://davenet.userland.com/ ),早在1994年起就在网络上撰写有关科技产业的文章。 而1997年4月,他另外成立Scripting News 网站 (http://scripting.com),开始开始发表与软件产业有关的短文。但是与先前1994到1997年的文章不同的是,这次他短文发表的次数比较频繁,文中的语气比较贴近口语,并且在内容里附上相关weblog连结。
[图:
1998年开始,weblog的数目慢慢地开始成长,Peter Merholz (http://peterme.com) 半开玩笑的把weblog发音成「wee-blog」,这样一来,weblog听起来成了「we-blog」( 我们blog)。于是,blog 这个简单好记又好念的缩词,就这样沿用下来。通常,写blog的人,自称是为blogger。而blog除了是名词,也可作为动词,用来表示进行blog的举动,所以动词变形,也能用像是blogs, blogging或是blogged这几个字。
以网络作为媒介,blog本身记录blog发展的过程,
根据该文,在1998年身为Infososift编辑的Jesse James Garrent 在自己的 blog 上,开始收集了一连串的 blog 连结。而后,Garrent将这一长串的连结名单交给了Camworld.com 的 Cameron Barret。 Cameron Barret接棒后,除了书写自己blog的同时,也继续把新发现的blog连结,加入原有的名单,而其它的blogger也陆续跟进,把自己常阅读的 blog 连结放在自己的blog上。1999年,Brigette Eaton 建立了Eaton Web Portal,作为一个收集blog连结的入口及分类目录,Brigette认定blog的简单标准,就是「that the site consist of dated entries」。这些早期的blogger,彼此在blog你来我往的讨论blog的定义,虽然意见纷纭,但是似乎都无异议的认为,blog上一定得标明每篇内容的发表日期或时间。
[图
早期blog里的内容,blogger书写的范围不外乎是本身生活和工作,之外也常对网络上的新兴现象,有趣小道消息,网站甚至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1998年起,随着不断涌现的网络商机,个人计算机和使用网络的行为日渐普及,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如雨后春笋班冒出来。一开始Yahoo的 GeoCities的免费网页服务,凭着简易的步骤和易懂的界面,带起了一股风潮,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动手建立自己的homepage。在这个同时,网络上并没有简易使用的blog工具。blogger每天在写blog时,不外乎是将网页手动修改而后上传,或着运用自己写的程序,企图简化修改和上传的流程。
然而blog真正迅速的在网络上蔓延,是到自1999年7月,Pitas.com提供写免费网络日记的服务开始。利用Pitas提供的空间,使用者不再需要重复上传的动作。透过浏览器,只需要在编辑模式里修改过内容,按下储存键以后,Pitas的程序会自动替使用者产生网页。如此简单的步骤,吸引了大量的申请人数。短短不到一个月,Pyra lab 推出了名为Blogger的blog在线编辑器。Blogger将建立blog的过程简化到极简,甚至一个完全不熟悉计算机html语法,或着是FTP上传的人,只要跟着步骤,不到几分钟就能拥有自己的blog。
[图
紧跟在后,稍早提到的Dave Winer所成立的Userland软件公司,也推出付费的blog服务。消费者可以试用,满意以后可以付费使用,将程序安装于自己的计算机上,从一开始的Manila、到今日的Radio Userland,提供置放blog的空间,一年的约要美金四十元左右,另外还有专门为企业内部blog的版本。当然还有其它不少提供免费和付费blog服务的网站,上述只是当中比较成功的例子之一二。
[图
由于和建构网页的所着重的需求不同,最初blog工具的基本目的,就是够帮助 blogger 免去除了书写以外不必要的琐事。除了让使用者内容专注于内容表达,也希望能够及时更新和达到最快的效率。而如此方便的免费服务,获得了网友广大的回响,不但从1999年夏天开始,blog的数目与日倍增,国外的主流媒体,像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WIRED杂志》等,也纷纷对blog现象做报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是老掉牙的话,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除了上述网站所提供的免费blog服务,也有不少的城市设计师也开始撰写Blog程序,将程序文件放在网络上与人分享。一开始最受欢迎的是Noah Grey 的 GreyMatter,不过在他宣布不再改版后,后起的Movable Type以简洁舒服的界面和完整的功能,成为最受欢迎的blog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