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管是谁,往往都只有在他的人生受到了平时生活中难以遇到 的更大挑战的时候,他的生命才会进发出火花,潜能才能够发挥得 更加充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难以体会得到的甚至不大关心的生活 的哲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个下岗职工,往往比一些 仍然在机关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纸"混时间的"在岗职工" 有更大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有一些下岗职 工,正是在下岗之后,他们才表现得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做出了以 前难以预计的成绩。关于这种情况,各种传媒已经有很多报道。在 这里,我并不是要对具体的下岗政策发表什么议论。我只是要阐明, 任何人,不管他正处在什么需要满足层次上,他都可以有自我实现 的机会,关键在于他如何调动和调整自己。
。。。。。。。。
我不揣冒昧大胆地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在经过了修 正和完善以后,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国际社会甚至有可能把自 我实现的概念用于衡量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人 越多,说明一个社会或者一种制度更好。在未来的发展中,世界完 全有可能进入全面对话的阶段,包括世界上各种文化与宗教的对话。 融汇和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自我实现理论,将为不同的文化和 宗教提供理解和宽容的概念性的基础。在若干年以后,人们将有可 能在电视上看到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甚至佛教徒在电视上心平 气和地对话或者讨论。
。。。。。。。。。
《生理性的不平等和自由意志》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文章。我国的 残疾人多达六千万,但马斯洛的文章的意义却远远不限于残疾人。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埋怨命运,埋怨环境, 埋怨生不逢时。马斯洛则主张我们只能够埋怨自己。他指出:"即使 我们承认人们天生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事实,我们的自由意志仍然 有很大的活动余地,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积极主动的人,而不是一个 任命运支配的小卒。我们仍有很大的余地来进行自助而不是放弃甚 至堕落,我们仍可以尽力而为而不是一味抱怨。" "也就是说,我们 的自由意志也是与生俱来的。带着自己遗传的天赋与身躯,我们做 什么无疑要比获得了什么生理遗传更为重要。我虽然对先天的遗传 无能为力,但如何对待它们、对待我的身体以及任何给予我的东西 则是我的责任。我对这种责任的履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它能够 使我感到骄傲、耻辱或者内疚。"这正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所要 告诉我们的真谛。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竭尽所能之时,他也就超越了 总是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自尊需要,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高度:"每一个人 都有一个自己的成败层次等级,因为我们最后的结论在于1 一个人的 任务是很好地成为他自己。很明显,对于这一使命,世界上不存在着 竞争的对手,一个人的对手只是他自已。"
。。。。。。。。。
本书的《超越自发性2 艾萨伦培训中心批判》是一篇非常重要 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马斯洛批判了一种最常见的对于自我实现 的误解,这就是把自我实现看成是自我表现。这种误解不仅在美国 存在,在中国也存在。针对人们习惯于采取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马斯洛告诫说:"真正的成长是一生的任务。"
。。。。。。。。。
关于幸福问题,我们已经听到过许多评论。但是,马斯洛的论 述仍然能够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我相信他的观点将得到许多人的 共鸣。凡是在人生中有了一定的阅历、经历过人生艰辛的人,都容 易醒悟到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的肤浅,而马斯洛所阐述的人本心理学 的幸福观则表现了人类心灵的进化。一个人只要是在逐渐走向成熟, 他都不难体会到马斯洛在《幸福心理学》中阐述的幸福观。马斯洛 写道:"我们必须学会享受高层次生活中以及创造性生活中的痛苦与 烦恼,学会面对真正的难题而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这是否有可 能呢?我认为是可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置于我们过去、现在 与将来的更广阔的视野中,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同其他人的难题做 比较,并且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那么,我们就能够了解这些问 题的真实位置,就能够真正享受高层次生活的痛苦与烦恼。没有痛 苦与烦恼,生活就不成其为真正的生活。单调无聊、麻木不仁决不 是真正的生活。"这正是马斯洛对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所提出的忠 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