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sdn 2007年11月13日
SOA 能够优化业务需求与 IT 的一致性,能够将业务流程活动从服务实现中分离出来,还能够降低操作成本。只有在不固定供应商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这些功能,此时面向 SOA 实现的技术可以无缝集成(考虑:“开放标准”),以构造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引自网上一位高手的博客,很有感触,原文如下:
一次请教项目管理大师: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大师回答:承担项目的“人”是项目的最终的决定因素。因为离开承担项目中的“人”的因素,所有优秀的管理管理方法和项目管理流程都失去意义。而有了高素质的“人”,没有这些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这些人会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
甲方全程参与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有利也有弊,大家感兴趣的一起谈一谈.
正方:从甲方自身考虑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规避项目过程中及后期维护期间的风险.
反方:不利于乙方的项目管理,项目期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更加复杂.项目成果的保护等.
如果把项目交付物看作一个工具,试想有哪个工具的生产商要用户参加生产过程,用户还需要了解工具的制作工艺?
沟通\简单\反馈\勇气
注重个人及互动胜过过程和工具;
注重可用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
注重客户协作胜过合同谈判;
注重响应变化胜过恪守计划;
为了拿下“目标”我们要组织我们的“队伍”,用先进的“武器”(各种工具)武装自己,然后运用合理的“战术”(项目管理理论)去“打”,只是面对的“敌人”是无形的。
项目的独特性、阶段性更象一场场“战斗”,不能用“持久战”的理论,“阵地战”似乎更有效,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经理们好好想想吧。。。。。。
软件项目管理是很难量化的。软件本身是人类智慧创作的结果,人群素质的差异导致实现过程中效率、效果的不同。首先工作量的确定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单纯的从完成时间、完成模块数量去考核、激励开发人员是不太托当的。对于"人天"这种度量方式,只能在一定统计数据积累的基础上,作为考核开发人员的一项依据。其次软件的创作过程是开发人员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其自觉积极的态度,因此更需要“模糊”管理方式的人性化激励。以完成一部书为例,似乎很难看到在每天要完成多少页的管理要求下完成一部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