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风险控制
孙 玉 麟
(2003年5月)
一谈到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高风险。但贝尔实验室、IBM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世界著名大企业发展记录却表明,即使是高科技领域,创新也可以是低风险的。但它需要系统化,需要有效的管理,并且,它应该建立在有目的创新基础上。事实证明,越是高科技企业,越需要企业家来管理。
技术创新工作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市场实观程度和获取商业利益作为检验创新成功的最终标准。二是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要有层次结构,还需具备多功能和开放性。
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个技术密集的商业化过程。它是一项团际运动,需要各方面人员的有效合作。技术创新工作的实施要贯穿并行工程哲理,采用矩阵组织结构。并行工程过程要求的信息集成化,将使企业内外组织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以致冲破传统部门之间的界限划分。
通过系统化的创新和有效的管理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是创新成功的关键。爱迪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家,但由于他完全不善于管理他建立的企业,最后为了挽救事业,他不得不从他的所有企业中抽身出来。如今,仍然有许多(可能是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是以爱迪生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管理不善-——来管理的。这就是为什么相当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闪耀夺目,继而快速扩展,然后突然殒落的原因。当然,人们也会拿美国人比尔·盖茨、德国人西门子作为特例来反驳这种观点。但特例终竞是特例。并且,比尔·盖茨和西门子成功地创建企业靠的正是他们的企业家素质。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有效创新的原则是5个“做”和3个条件。5个必须要做到事情包括: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要从分析机遇着手;创新既是概念的又是感知的,因此要出去多看、多问、多听;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专一;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着眼处开始的;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必须在某一个环境取得领导地位。
三个条件是:首先,创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识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聪明才智。当基本条件具备时,创新就变成辛苦,专注和有目的的工作,需要勤奋、耐心和责任。其次,要想成功,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成功的创新者会在许多方面都看到机遇,但他们只选择能够发挥自身长处和实力的项目去做。第三,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双重作用的效果,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由市场来推动。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程序和评估、调控等管理环节也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合理的立项程序,从立项前就组织市场销售、生产和研究部门有关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作好立项的可行性分析工作,在立项表中要有市场、生产、研发、财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共同签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定期请各方面的人员来讨论和评估以便找到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对于偏离目标的校正可分为三类:一是自我校正,对于小的偏差由执行部门通过检查,自动采取改进措施;二是针对性校正,对于较大的偏差可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执行部门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三是强制性校正,对于大的偏差应由上级部门作出强有力的措施,诸如更换执行部门负责人或停止该项目的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