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dcoo.chinardm.com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说给新入职场电子工程师的话

我工作迄今10年,经历了航天研究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从业过程,科研、小企业、中规模企业的见识,从一个意气风发无知无畏的学生到一个电子设计师、从工程师到技术管理者,这可能是很多的电子工程师为自己设计的路。我把我经历过的思想误区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为了使师弟师妹们在起跑线上就走好这条路。

做设计的时候选用标准件,尽量不要专门定制。定制会带来的问题是供货厂家对小批量货物的物料技术质控投入不足,容易产生物料的质量问题。

别乱抓货,在电子元器件的零售市场上随意抓货带来的结果是产品的批次稳定性较差,销售商的进货渠道比较松散,物料控制比较差,挥镐的技术人员在批量生产后经常分心维修板子。

别轻易作决定,作了决定别轻易更改。在批量上来后,作的任何一点更改会带来一大堆的问题,板子升级了,那老板子卖出去的要不要留维修板,新板能否等同替用老板子,库房里堆的一堆旧板用物料如何处理,生产线上的半成品怎么办,一个更改会带来系列问题。新任容易忽视这一点,卡的紧了就抱怨,流程控制会压抑初入职场者的激情,我当年曾因此离职,现在懂了,很为当年的行为羞愧,希望当年的上司能原谅一个年轻人的莽撞。有人会问“那发现问题了还不该改啊?”,答案是“maybe”,有些问题可能就是需要暂时保留的,可能改动它带来的问题远高于解决它本身带来的收益。所以别轻易决定,决定了就别轻易改。当然,关键性能指标和安全指标不符合的,该改的时候也必须得改。

减少器件的种类,举个例子,做一块板子需要用5种器件,给你10个小时,每种器件的实验研究时间是2小时,如果这块板子上用10种器件,那平均下来就是每种器件的实验研究时间是1小时,我就不信了,1小时的实验研究能比2小时的实验研究更充分?也许有人说,这种器件有1小时足够了,2小时是浪费,那干脆您用5种器件,把多出来的5小时睡大觉好了,还节省了时间呢,没必要在蛇身上画个脚。器件种类少采购采购环节和供应商打交道的难度和次数都会少,定单付款邮寄收货催货等环节都会省事,而这些并不需要技术人员多付出什么呀。

也能减少库存种类,库存必须适当多定点货,5.1的电阻 / 10的电阻,用两种,每种50个,就需要各定60个(考虑损耗,不拆开卖的话还得100个),库存是120,如果把10的两个并联构成5.1,相当于需要150个,定160个就够了;定单省了一个,出错的可能性少了,有人会说,那你还多用了几十个电阻呢,我说的是,那时我这个例子举得不好,不是这个思路不好,在您的周围找找看,总有合适的例子能说明这个我观点,跟贴的给我补充补充。再者说,怎么不计算现场维修带的零件种类少而增加便利、万一某一种缺货导致不能供货的风险规避、批量大了降低的采购成本等等好处呢?

减少器件的数量,产品的可靠性=A1*A2*A3*A4*A5*。。。(An代表每个器件的可靠性),注意没有哪个An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多了一个器件就降了一分可靠性,这个公式是否说明问题,多用集成度高的器件、多用温度稳定性好的器件就能减少器件的种类增加可靠性,年轻人大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各位特赞成这一条,而是集成度高了设计就会比较简单,另外也是模拟电路分立元件技术水平高的年轻越来越少了。

尽量选择公司在用的器件,如果选择本公司用得较多的器件,起码本公司内部熟悉该器件的人多,可以求教的人就多,正因为用得多,发现该器件的缺陷也会越多,发现的缺陷多对技术来说是好事,就象大街上看美女,只看到了她窈窕的一面,鬼知道她是否能做家务是否水性杨花。当你看到一件事物太多反面因素的时候,你不该逃离它,应该更亲近它,因为深入的了解能使你规避很多的问题。另外公司库里有,也省得跑腿去买了。

电子技术的水平不在于你所采用的设计工具和芯片的类型,我面试工程师的时候,经常有人希望搞ARM。搞DSP,觉得搞点单片机、4000系列的门电路芯片缺乏技术的先进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技术的先进性不取决于工具的好坏,您开宝马比我开夏历跑得快,不证明您的驾驶技术比我高,片面地追求电子技术的先进性会降低工程师自身的技术水平,开小面的司机开好车绝对比你好车的驾驶水平高。电子技术设计的水平取决于技术的基本功。基本功包括工程计算、可靠性、电磁兼容设计、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产品知识等等。

这些是我曾经具有的几个观点,被自己一一证实的,仅希望能对新人有所帮助。记住一个核心的内容:扎实的基本功、勤奋的实践、正确的思想是成功的三大基本要素。

文末扯点别的作为本文的结尾。曾经有做出版的朋友看过我的文章后指出:文章说教色彩太浓,观点偏于绝对,防止误导他人,他们曾经把转载的文章进行了修改,我看过,文章内容软绵绵,模棱两可,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绝对正确的废话,我很不赞同,我们需要的是争鸣,中庸不是中和。我不完全研究统计,经营成功者多少都是带着独立思想的,

不过一定注意,任何事物都有其适应性,时间地点行业环境人际关系等等,所以以上的观点仅作为探讨,请酌情取用,不宜照单全收,用大脑做事不是用手做事。

武晔卿 发表于 2007/6/13 19:02:00 阅读全文 | 回复(3)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Re:说给新入职场电子工程师的话
不错.虽然我不是电子行业的..不过我想你所说的这些观点放在其它行业或事情上也很实用的!
小罗(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5/16 17:43: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说给新入职场电子工程师的话

很赞同你的观点,补充两句:

1.设计时尽量减少器件种类,好处我不重复说明了,只说制度建立。我参观一个英国工厂,他们的做法是,主管工艺的部门提供了一个清单,研发部门选择元器件是尽量按清单走,如果需要增加器件类型,需明确理由,并提前通知到相关部门。

2.文章的笔锋: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不同意你朋友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做技术也是要有悟性的,你的文章是给能领悟的人看的,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这里面不是讨论教育方法的,能看懂的自然会会心一笑,不虚心者往往是封闭保守的,他们不看也罢。

一剑(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2/4 9:10: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说给新入职场电子工程师的话

技术的先进性不取决于工具的好坏,您开宝马比我开夏历跑得快,不证明您的驾驶技术比我高,片面地追求电子技术的先进性会降低工程师自身的技术水平,开小面的司机开好车绝对比你好车的驾驶水平高。电子技术设计的水平取决于技术的基本功。基本功包括工程计算、可靠性、电磁兼容设计、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产品知识等等。

这段对我来说,正中心坎,最近正迷茫呢,觉得傍边那些ARM,DSP高手是多么的厉害,自己也正想往里钻呢,主管看见了还找我谈话,给我提了个醒,叫我要找好方向。可我还是摆脱不了对DSP,ARM的诱惑,仍在考虑,该不该继续?现在看了你的博文,我想我应该心里有数了。

前辈,能否把你的学习的经验再共享一下呢?

 

yaomokuan发表评论于2007/7/28 13:44: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