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的活力与艺术(对本书的核心观点进行总述)
首先阐述本书的目的:为增进阅读书籍的理解能力而写的。
阐述本书的核心思想:“阅读要主动的阅读”。用作者和读者类似于打球时投手和捕手的关系。进而说明阅读是有活力的,不是死气沉沉的。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通过对阅读进行分类;进一步细分读者类型,最终提出本书的读者范围。
1.为获取资讯而读:例如报刊、杂志;内容与读者的理解力相当;无能增加读者的理解能力。
2.为增进理解而读:例如物种起源, 要求作者比读者能力高,同时不能超过读者的理解能力太多。
3.为娱乐而读:例如各种娱乐新闻,杂志;其内容与对读者理解力要求很低,不是本书的讨论内容。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
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
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
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为增进理解而阅读的人,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是本书的主要关心的对象。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人,都有能力用进行主动的阅读。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二者差异类似于:你记得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
阅读与倾听是同一种艺术——被教导的艺术。
“思考”是指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是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点。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真正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
总结:阅读的艺术包括了这两种学习的全部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阅读比倾听更重要:在学校可以通过倾听,从老师那里学习。学会阅读,通过缺席的老师那里学习。
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这就是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2.阅读的层次
进一步对阅读水平进行剖析,可将阅读分成四个层次,高层级包含了底层级的内容。概述每个层级的特点。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reading)。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reading)。略读或预读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reading)。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
下面开始对每个层次进行详细论述。
3.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 (readingreadiness)。专家指出,这一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
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阅读的阶段与层次 :四个阶段均属于第一层次的阅读
达到一个层次是阅读本书的基本前提条件。
4.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解释有系统略读或粗读的的原因,方法等。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粗浅阅读的适用场景。
如何把握阅读的速度
如何解决阅读的坏习惯:逗留与倒退
理解的问题:为分析阅读的讲解做铺垫。
检视阅读的摘要:对检视阅读做总结。
5.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详细论述如何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主动阅读的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写作时要考虑的问题。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两面。)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2)作者都细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的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的找出答案)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的属于你自己
提出问题并在书中找到答案。
1.做笔记;
2.写出自己对本书的想法;
3.列出本书的大纲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结构笔记:适用于检视阅读。
概念笔记:适用于分析阅读。
辩证笔记:适用于主题阅读。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与技巧,只能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并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以滑雪为例子:阐述套复杂的技巧,先要学会单个技巧(动作)后,才能逐步融汇贯通成为一个整体。
开始讲述分析阅读:
6.一本书的分类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
规则一:知道自己在阅读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7.透视一本书:概括该书的主要内容
规则二: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描述真个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找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梳理这本书的组织结构)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发现作者的意图
规则四:找出作者的问题,确定问题的主次。(总结作者关注的问题)
总结: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我们要了解范围:这本书谈了什么?
8.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一个步骤是处理语言的问题。
第二个步骤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找出关键字
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
找出字义
9.判断作者的主旨(理解)
句子与主旨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规则6:将一本书中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7: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找出关键句
找出主旨
意思与主旨有两个不同:1后者涉及的内容比较多;2.复杂的句子通常要说明的不只一个主旨。
“用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能否列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
找出论述
这本书是怎样推导出结论的?归纳还是演绎?
找出解答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理解内容: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10.公正的评判一本书
受教是一种美德
修辞的作用
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
站在读者或听众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别人要说服我们时,应该如何反应。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规则9:在你说“我同意”、“我不同意”、“暂缓评论”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规则10:在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争论或辩驳。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
大多人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有想到要学习的是整理。
化解争议
在争论中,一个人觉不要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
规则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依据。
批评是阅读的条件:
1. 要求读者先完整的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2.恳请读者不要争抢好辩或盲目反对。
3.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11.赞同或反对作者
偏见与公正
读者与作者不同观点,可以用一下概念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错误;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判读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批判思考。
伟大的作者通常也是伟大的读者
一个好的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个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12.辅助阅读
相关经验的角色
其他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如何运用导读和摘要
如何运用工具书
如何使用字典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13.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任何艺术或实务的领域中,有些规则太通用这一点很令人扫兴。越通用的规则越少,也离题越远。
两种实用型书
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说提出的问题。 实际问题依靠行动来解决。
1.以规则为主的书
2.以规则背后的原理为主的书。
说服的角色
阅读任何一本使用型书时要问两个问题: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赞同使用型书后
1.这个书是谈什么的?
2.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3.内容真实吗?
4.这本书与我何干?
阅读的最终目的
20.阅读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所扮演的角色
主题阅读的5个步骤
主题阅读的前提:你已经检视了相当多的书,你至少对其中一些书在谈论什么有了点概念,而且你已有想研究的主题了。
步骤1:找到相关的章节。
步骤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步骤3:厘清问题。
步骤4:界定议题。
步骤5:分析讨论。
客观的必要性
主题阅读的练习实例:进步论
如何应用主题阅读工具书
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
主题阅读精华摘要
21.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好书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