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 告 |
|
导航 |
|
登陆 |
|
日志日历 |
|
搜 索 |
|
日 志 |
|
评 论 |
|
链 接 |
|
统 计 |
| |
管理浅谈 |
绩效方案实施的时候,校长最重视的就是确保稳定和谐,因此,千方百计地缩小差距以减少矛盾,做到皆大欢喜;工资平稳到手后,管理层最担心的是工作如何开展,没有差距的绩效,最称心的应该是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者,挫伤的是那些正常工作、积极工作的一群人。 管理,必须边管边理,管与理相得益彰,才会增长人的自信心,增强人的自觉性。管就必须以法而管,以德而管,必须上纲上线。弹性地管,只会滋长人投机取巧,只会暗示人见风使舵,只会导致人患得患失。只管不理,难以有序。弹性管理,就会越理越乱,乱成一团麻,乱成一锅粥,导致工作敷衍,师德滑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不用自身的言行为教师树立榜样,无论多么周密的计划,都难以付诸实施。 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其本身是普通教师一员,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者,是课堂教学的示范者。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应该享受制度之外的特权。而事实上,从上级每年的人事变动情况来看,教育管理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明文给单位的领导排座次,更有那么多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挂着“潜规则”下的督导头衔。试想,邓小平同志连当年的中央顾问委员会都撤消了,正常运作的单位还需要那么多督导员干嘛?这时候就不会考虑到社会公平了,就不会想到单位内部分工的内容不同了?似乎工作了几十年的同志所作的贡献,远没有工作了几年的领导贡献大,这不是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又是什么呢?这种公开的以讹传讹,代代相传,导致了某些同志削尖了脑袋往管理层钻。任人维亲,任人维钱,任人维权,如此恶性循环,若干年后,教育队伍里还有多少德才兼备的领导?还有多少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领导?还会有多少潜心学问、提升专业素养的领导呢? 如果人心散了,队伍还能拉得起来吗? 校长是行政官员吗?如果是,就应该堂而皇之地加入公务员行列(比如市中的校长)。如果不是,就应该视作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履行教师应该担当的职责。校长如此,校内的管理者更应如此。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会得到提高。
|
lanmeipanda 发表于 2012/5/2 13:54:00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
Re:管理浅谈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不用自身的言行为教师树立榜样,无论多么周密的计划,都难以付诸实施。
|
myfreemail.lee发表评论于2012/7/6 22:39:00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