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ngtianhan.mypm.net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写给企业——转自一位培训导师
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通常当我们不满意结果的时候,我们会去纠正行为,或者是规范行为,比如为了控制员工的迟到,我们规定了打卡制度,迟到扣款,以约束员工不迟到。结果会怎样呢?以前可能是吃完早餐来上班,而现在可能会带着早餐来上班,或者更有甚者,是让别人代刷卡,下班时,离家近的先回家,吃完晚饭遛弯时再打卡……

我们规范劳动时间是什么?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成果,而这样除了考勤整齐了,而其他方面并没有提高,也就是说在行为上调整,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我们期望的结果……

从行为上着手并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关键在于哪里呢?关键是要看在考勤背后,员工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信念,如何假设工作对于他的意义)决定了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上班时间……

信念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所有假设的总和。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就决定了我们会如何与它互动……

比如关于“领导”这个词的含义——如果你认为领导是至高无上的,你可能想的是怎样去控制别人,怎样令别人听你的,或是总想着战胜别人;而如果你做领导的目标是如何令这个团队赢出来,如何做一个有效的支持者,你就会思考我的行为会不会对我的团队造成困扰和障碍,我可以做些什么令下属发挥最大的潜能和绩效……

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对于酒,我们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会认为酒是保健品,那他可能会每天都喝一点,但绝不会多喝,而且大多会是药酒或者红酒;而如果人觉得酒可以壮胆,他会在需要时喝;还有人会觉得不喝酒就是不给人面子,那么他为了面子就不会拒绝别人的敬酒,而那个认为酒是保健的人则不会让自己喝那么多;而如果认为喝酒是男人的象征的话,则没人劝自己也会喝很多;而如果认为酒能消愁的人,则整天会逃避在酒精里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抱持什么样的看法(信念),就会有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产生相应的结果。

木桶定律——

很多人都熟知木桶定律,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个图:

假设两个木桶的短板长度相同,那么左图的木桶盛水明显比右图的木桶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左”木桶的桶底比“右”木桶大。桶底就是平台、就是心态。“右”木桶是很多人不知不觉追求的生活方式:在不及时改变木桶平台的情况下,拼命弥补自己的短板,实质人生和工作的成果改善不大。

对于人来说,桶底就是我们保持的信念。某种程度上说,人与计算机是非常类似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硬件的灵魂,应用软件的基础。计算机软件包括两个部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面向计算机对其硬件的管理,是管理计算机自己。软件是面对对象,对不同任务,有不同的应用软件。

人也有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人的操作系统就是对自己的管理与控制,人的应用软件就是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灵魂,是应用软件的基础。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应用软件不可能正常运行。同样,人没有好的操作系统的支持,人的应用软件也不可能正常的运行。

人的应用软件是各种专门知识,而应用软件是安装在操作系统上,由操作系统支持的。我们的教育更多是针对人应用软件的安装,很少是针对人的操作系统的。但是操作系统的好坏却直接影响到应用软件功能的发挥,就如同电脑从DOS到WINDOWS的升级变迁一样,因为操作系统的变迁给计算机的功能带来的质的飞跃。

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的应用软件,因为应用软件是关于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关于对象的,而操作系统才是关于你自己的,它是你对自己的管理。平台本身需要不断完善、升级、杀毒、防黑,否则只有面临运行缓慢,重新启动或者死机的命运。

有时我们面临重大选择,当我们希望运行更加强大的软件,或者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只有升级自己的平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且获得更加强大的功能。

课程是关于我们这个人的,课程就象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时候,在我们创造成果的时候,我们的信念所支持的行为对于我们的成果是否是有效的,让我们有机会去看我们已经拥有的信念系统是如何作用于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

同样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你对工作的态度是干得不开心我就走人、公司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我拿多少工资就干多少事,还是我承诺我将怎样贡献和创造我在这份工作里的成果,我对成果有承诺……

你对于你在工作中的位置怎样理解,你是否重要呢?重要不是唯我独尊的意思,而是你是否认为自己的言行是有影响力的,你可以影响到工作成果的不同。当你看到不满意的事情,你是停在那里抱怨,还是你认为你有责任且有能力影响到这个事情的改变?

当被问及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回答的是具体岗位,而非企业目标。以此,人所带出来的行动以及精神是不一样的。当着眼于企业目标时,他对于整个企业都是有影响力的。而当他只是着眼于岗位时,即使再是苦干,自己的责任仍然是局限于职务范围之内,很难站在协作的着眼点上……

原来的美国是汽车大国,但随着日本的崛起,美国渐渐地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于是美国人就研究为什么日本的汽车产量高于美国,因此美国人拆掉日本的引擎,发现在引擎盖三处连接的地方,用的是相同的螺栓;而美国的汽车企业却是用了不同的螺栓连接。为什么呢?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这三个地方都是由不同的部门设计的,不同的是日本的企业虽然也是三个部门分别设计,但是他们之间是有协作和沟通的,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从公司的整体而非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部门。

同样,当你只专著于本职,你就无法对所有职务的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当你不是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就是你对结果不满意,你可能也觉察不出何以如此……)大家只会认定一定是有人搞砸了,但大家都会觉得问题出在其他人身上!

乔布斯领悟到电脑用户界面友好的价值,开发出桌上电脑,他不是电脑专家,但他成功了!要让全球方便地使用电脑,而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应用的超大精密仪器,当初的计算机都有几间房子那么大,是由多人操作的,而其速度还远远(是几何倍数)比不上现在的PC机,他就是苹果电脑的发明人,计算机的世界因此而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他是不是在这个领域里甚至是世界的首富呢?

很明显,是另有其人。因为乔布斯不愿开放自己的平台,大家都知道苹果机的所有接头插口、以及操作系统都是不和其他类型的电脑兼容的,而比尔·盖茨创造出了视窗平台,他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每人桌上摆着一台电脑,用上他的操作系统,任何的插口和接头都可以兼容,因此他拥有了这个世界。

我们的课程不是基于行为的改善,而是基于信念的拓展。课程也是一面镜子去检验你拥护的理论(你所认同的理论)和你的应用理论(在你的现实中你所实际实施的理论)之间有怎样的一个差距?

课程也是个熔炼团队的过程,协作、沟通、信任、承诺、成果……

课程不是关于感动的,而是关于能力的。在课程中也不是去体悟人生大道理的,那些不是这个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就是对你的信念系统不断地冲击,去拓宽、再拓宽,不是要给你真理,而是从这个课堂走出去,你有能力选择你怎样过你的生活,如何面对你的工作更有效,让从课堂走出去的人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服务世界的渴望与激情……

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

songtianhan 发表于 2008/9/21 15:0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