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项目管理知识宝库
加入方式: 允许任何人加入

项目管理知识宝库

项目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知识,通过本圈子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

圈主:wenyu2010    管理员:暂无管理员   
成员数:5133
主题数:294094
排名1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如何规避信息化项目的风险?
楼主

飞眉
PMB:19763
省份:广东省
行业:IT软件
注册:2010/12/29
  
  
一些走在管理变革前沿的企业正在尝试着、期望着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管理创新,从而提升企业在新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与费用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投入的风险也是非常之大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建设信息化时遇到风险,那么如何来规避这些风险?

  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实体项目如此,信息化项目也是如此。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化项目因为难以管控,所以,其失败的风险比实体项目要高许多。那么作为企业的CIO,信息化的掌舵人,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规避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呢?笔者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逆向思维

  以问题找出路笔者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最大的项目风险在于所选择的信息化项目太过于“时髦”。或者说,很多企业并没有上某个信息化项目的必要,但是出于面子、赶时髦的需要,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上某个信息化项目。什么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等,在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就在一把手的一声命下,开始上马了。如此状态下,信息化项目能够有成果吗?其实,这种情况跟大家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CIO或者企业领导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惯性思维。现在世面上有什么信息化管理软件,或者说同行上了什么管理软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以这种模式考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市场上的任何一款信息化管理软件都符合企业的需要,都能够解决企业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此时,什么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ERP系统等等都会成为企业的目标。可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资金紧张,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来购买这么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吗?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的CIO,还是企业第一把手,都应该学会逆向思维。如企业一把手可以把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告诉给CIO,然后,让CIO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此的话,可能企业只需要上两三个信息化管理项目即可。并且,因为是从问题出发去寻找解决方案,这就好像带着病人去看医生一样,医生更容易对症下药。如此,才能够有效的规避信息化项目的风险。故笔者强烈建议,CIO要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要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去套用企业的现有管理模式。

  二、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CIO

  虽然螃蟹味道鲜美,但是,笔者还是不喜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信息化管理来说,企业的CIO最好也不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习惯。具体的来说,最好要避免如下的行为习惯。一是在软件选型的时候,最好要选择成熟的版本。如在选择微软操作系统的时候,笔者从来不选择刚出来的Windows版本。如以前XP刚出来的时候,笔者没有采用。而是当其出来了SP2补丁包之后,笔者才在企业中部署XP操作系统。如果在补丁没有出来之前就匆匆忙忙的升级操作系统,那么笔者不仅要忙于后续的升级,还要为之前的发现的系统漏洞提心吊胆。其实,不仅在操作系统上,在其他应用系统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当某个ERP软件出现一个大的版本之后,笔者仍然不急于升级。因为根据笔者的经验,某个大版本出现后,总会有些软件上的漏洞。CIO若急着升级的话,就可能会成为软件企业的“小白羊”。所以,笔者一定要等到后面有小版本出现了,如6。3等等。后面的小版本会对大版本的漏洞进行一些改善。二是不要去赶时髦,采用一些不成熟的技术。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如CIO有“技术优先”的想法的话,则很可能会陷入一个死胡同。出现什么新技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过来用了再说。我们都知道,任何技术,从出现到稳定、再到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新技术的出现,对于搞科研的专家,可能会比较有吸引力。但是,若其要应用到企业中去,可能还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往往稳定性是压倒一切的。而新出现的技术,由于没有经过市场用户的考验,最缺乏的就是稳定性。故笔者认为,当某个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作为CIO来说,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CIO。否则的话,企业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之,无论是软件选型还是技术选型,又或者寻找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企业CIO出于规避项目风险的目的,不能当这个出头鸟。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稳定性压倒一切的背景下,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是非常危险的。CIO要积极的避免这种不明智的行为。

  三、把决策的权利交给“专家”

  如果把CIO的权利放的过大,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授权行为。说实话,现在国内各个企业的CIO离国外的CIO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包括笔者在内。因为国内的CIO很多都是从技术岗位上转型过来的。对于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管理实务缺乏经验。而CIO要能够对企业进行合理的信息化规划、项目实施,这些管理知识是不能够缺少的。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我们CIO要学会一些工作的技巧,要把决策的权利交给专家。如笔者前不久在实施一个商业智能软件,其中涉及到一个“销售漏斗”管理模型。说实话,这个模型笔者以前听都没有听到过。所以,对此笔者是一窍不通。到底要不要上这个管理模型呢?他对于企业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笔者无从下结论。为此,笔者就要实施顾问跟公司的销售总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实施顾问给销售总监做现场演示与解说,而不是笔者当传话筒。然后,笔者再设计了一份“需求调研问卷”。销售总监只要把自己对这个管理模型的认识、对于企业的实用性以及最后的决策意见往上填即可。如此,笔者就不用费心思去考虑销售漏斗模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去思考其能够给其带来什么收益等等。笔者把这个问题巧妙的抛给了销售总监。毕竟他是专家。他的决策要比笔者这个门外汉科学的多。如此的话,就可以非常有效的规避项目带来的风险。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4/6/9 14:39:37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