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项目管理知识宝库
加入方式: 允许任何人加入

项目管理知识宝库

项目管理涉及很多学科知识,通过本圈子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

圈主:wenyu2010    管理员:暂无管理员   
成员数:5133
主题数:294094
排名1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项目管理行业积累
楼主

子墨
PMB:29041
省份:贵州省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13/6/2
  
  
信息技术IT行业,这个新兴行业从诞生之日起总是充满着梦想和挑战,让无数年轻人为之痴狂。从象牙塔出来,我也是带着相同的激情进入了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行业,从事技术工作。

  进入公司后,才发现自己在象牙塔中积累的东西少的可怜,基本上不能学以致用。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提升技术和业务积累。(这里涉及一个项目经理是否需要 技术背景的热点问题,个人认为在中国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的现实环境下,项目经理是要一定的技术背景的。正是这个阶段扎实的技术积累,方法论的总结,使得后续 担任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等工作才相对游刃有余。考|试/大这个话题,大家可以另外交流)。

  在确认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方向和与经理、指导人沟通后,决定从3个方面入手:

  1、研习TCP/IP体系框架,读透相关RFC协议,补充理论知识

  2、尽快掌握开发与调试环境和相关工具

  3、熟悉项目开发流程(这个时候,“项目”这个词语更多是一个名词)

  这里面最富挑战的事情是第一项工作,因为在没有太多感性认识的条件下去深入理解协议的要求本身就是很有挑战的。互联网的基础--TCP/IP框架说起来简单,但其中涉及的模块协议很多,每个协议的细节功能行为、状态机、定时器等等信息更繁杂,只有清晰的掌握他们才能开展工作。当时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中 文文档,只能啃英文协议文档。于是,我依照自己定的计划逐个攻克。每个英文文档,先通读电子文档,然后打印出来逐字逐句研究,整理状态机流程图、添加注 释。第一遍用签字笔,第二遍用绿荧光笔,第三遍用红荧光笔。。。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档整理成知识库资料,在内部和大家交流、讨论、分享,真正做到了 从我看懂、我理解到我能讲。有些复杂的文档,我甚至把它翻译成中文给大家分享,累积起来有数百页。正是这个过程,使得自己的技术提升非常迅速,成为一些模 块的专家,逐步建立起个人的技术威信,这也为后来从事 项目管理 打下了影响力基础。

  其实,只要大家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回过头来,看现在部门新来的员工,他们站在前人积累的知识上并没有很好的深入下去,通常只做到了我看懂这个层面,有些为他们担心。

  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及的是培训这个话题。通常,新人入门得到培训可以缩短其成长的历程,关键是开展什么样的培训更合适?培训是一种辅助力量,建立在自身钻研基础上的才更有效。考|试/大个人更赞同在培训中培养思考的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这样的方式。

  同时,成长过程中,公司的一些制度非常好,比如对新员工设立指导人制度,指导人/被指导人结对考核。指导人没有考核,那么指导人就有纰漏的可能、对指导效 果无法衡量;被指导人没有考核,那么我们只能凭借他自己的求知欲来成长,是否能胜任工作了也无从判断。指导人的指导通常涉及公司历程、相关流程、技术指导 和 生活 指导,使得新人迅速提升归属感、进入战斗状态。后来,我把的读书笔记传递给我指导的新员工,他们说收益很多,我说那这是这些笔记的最好去处了。

  技术人员通常比较讨厌写文档,但一个高效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时时把自己学习的东西、做的事情给与总结,一是对自己的思考、付出给出交代,从中发现问题;二是 作为知识的传承,提供给将来需要的人。互联网时代,把知识烂在自己的肚子里也不愿传递的人,一定会边缘化的。他距离项目经理会很遥远(项目经理的基本功就 是汇报)。关于写文档能力提升的问题,我们后面再谈。

  讲这么多,似乎与项目管理没有什么关系。实质上,在熟悉公司业务、组织结构,逐步掌握了第1点和第2点的同时,个人马上“享受”项目经理和QA的“管 理”--按计划提交工作产品(文档、程序、结果等),以及工作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4/8/25 19:31:25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