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 ![]() |
会员中心 | ![]() |
资料库 | ![]() |
论坛 | ![]() |
博客 |
![]() |
|
![]() |
|
|
标题: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楼主
|
|
![]() 杜娟 PMB:16060 省份:河北省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06/4/30 |
孙子一 高品质的工作质量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是永远,是遥远,希望不是太远。 前两天收到一个部门的员工做的一张公司内部的联络单,简简单单的一张纸的内容,错误几处,逻辑混乱,几乎没有排版,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很多人的工作状态,公司一直在强调成本、效益产出,然而这些都仅限于口头和意识形态。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检查一下我们周围的工作状况。是否存在很多仅仅满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定标准,能不能再做的好一点!缺乏思考是我们通病,工作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有待提高。 反思下来,这类员工在企业里即使工作10年,除了年龄的增长之外,其他的方面不会有任何收获与成长,工作主动性欠缺,不能高品质的工作。原因为何?没有考核机制,不能通过制度手段去激励员工达成高绩效;没有工作标准与目标,完成工作即可;没有高质量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氛围等等,就此不一而论,问题如此,方案为何? 讨论公司的发展需要人才作用的发挥,岗位职能的充分履行,不能要求所有员工都有很高的觉悟,可以没有追求,但需要岗位胜任和高质量的完成公司给予你的工作,这应该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高品质的达成工作成果,完成职能履行。如果没有好的激励相容的制度,机会主义自然就会大量出现,但这并不能怪员工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上进心,说明我们内部还没有设计出好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改革举措,再有就是加强执行力度,尽量排除各类特殊和例外。公司不是混日子的地方,否则末位淘汰机制也不会在很多好企业中盛行的原因。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由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的,低效、低质的工作质量,积累了大量的成本与内耗,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效率能够再提高10%,工作质量能够再好一点,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企业的本质,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多一项优势。 很多书籍和培训中都有这方面的故事,下面引用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是《我的助理辞职了》,有兴趣的可以搜集查看,这里转载网络上的经典小案例: 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我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我找到老板理论。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最近遇到有的部门主管抱怨公司人员素质不足,熟语说的“一瓶不满,半瓶咣当“,不好用、部分能力欠缺,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事必躬亲,最后只能造成两种结局:部门领导精力有限,要思考方方面面还要事事过目,纵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依然达不成部门的工作要求;部门成员依赖性过强,什么事都有领导顶着,不断把自己的“猴子”甩到领导的背上,要领导去决断,要领导去解决,很难完整的达成和接手一项完整的工作,非常不利于员工的培养。有时候员工需要逼迫他一下子,促进并帮助其成长,以致完成化蝶的过程。压力与动力是相互转化的,适当必要的压力必须有的,否则,人多力量不一定大,我们注重的不应该是仅仅数量,应该考量的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人均价值,那么不合格或者处于胜任的边缘怎么办呢,我们给予改善提升的时间,给大家机会去进步,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时间表,自己有的时候也需要对自己狠一点,在这一点上,要有我们的总理的决心,不让银行过于依赖国家的金融调控政策,实施一种保底式的硬着陆。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员工大胆的去尝试,总比温水煮青蛙来的好,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要么企业愿意继续一潭死水的,要么就去勇于做点什么改变。 最后说说惯例,公司有很多惯例,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以前没有现在也不能有,这是公司的惯例,认为是惯例就一定要遵守,如果一直这样企业谈何创新,谈何应变和发展,惯例对应一定的发展阶段使然,过了这个阶段就需要建立新的惯例,惯例就是维持和保守的代名词,我们不能一直原地踏步,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发展和创新,比对手最少快一步。被证明是对的方向,就一起去努力;好的方法就大胆去尝试,不畏试错,鼓励并给予一定的包容性 |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3/8/7 14:22:42 |
![]() violastw PMB:24 省份:北京市 行业:金融业 注册:2013/8/9 |
标题:Re: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1 楼
|
回复 | 引用 回复时间:2013/8/9 14:00:57 |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