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项目经理职业生涯
加入方式: 允许任何人加入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

讨论和探讨项目经理的成长历程,总结项目经理生涯的关键,成为一个高效的项目经理。

圈主:zhenjm    管理员:暂无管理员   
成员数:609
主题数:8028
排名3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楼主

杜娟
PMB:16060
省份:河北省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06/4/30
  
  
孙子一

  高品质的工作质量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是永远,是遥远,希望不是太远。

  前两天收到一个部门的员工做的一张公司内部的联络单,简简单单的一张纸的内容,错误几处,逻辑混乱,几乎没有排版,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很多人的工作状态,公司一直在强调成本、效益产出,然而这些都仅限于口头和意识形态。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检查一下我们周围的工作状况。是否存在很多仅仅满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定标准,能不能再做的好一点!缺乏思考是我们通病,工作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有待提高。

  反思下来,这类员工在企业里即使工作10年,除了年龄的增长之外,其他的方面不会有任何收获与成长,工作主动性欠缺,不能高品质的工作。原因为何?没有考核机制,不能通过制度手段去激励员工达成高绩效;没有工作标准与目标,完成工作即可;没有高质量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氛围等等,就此不一而论,问题如此,方案为何?

  讨论公司的发展需要人才作用的发挥,岗位职能的充分履行,不能要求所有员工都有很高的觉悟,可以没有追求,但需要岗位胜任和高质量的完成公司给予你的工作,这应该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高品质的达成工作成果,完成职能履行。如果没有好的激励相容的制度,机会主义自然就会大量出现,但这并不能怪员工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上进心,说明我们内部还没有设计出好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改革举措,再有就是加强执行力度,尽量排除各类特殊和例外。公司不是混日子的地方,否则末位淘汰机制也不会在很多好企业中盛行的原因。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由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的,低效、低质的工作质量,积累了大量的成本与内耗,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效率能够再提高10%,工作质量能够再好一点,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企业的本质,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多一项优势。

  很多书籍和培训中都有这方面的故事,下面引用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是《我的助理辞职了》,有兴趣的可以搜集查看,这里转载网络上的经典小案例:

  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我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我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我问。
  老板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
  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老板叫我联系他们,问问何时过来。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临出门前,我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老板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朱政比我晚到公司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他接到了与我刚才相同的任务。
  一会儿工功夫,朱政回来了。 “哦,是这样的一一”
  朱政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朱政出去后,老板拍了我一下说:“现在我们来谈谈你提的问题。”
  “不用了,我已经知道原因,打搅您了。”
  ……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最近遇到有的部门主管抱怨公司人员素质不足,熟语说的“一瓶不满,半瓶咣当“,不好用、部分能力欠缺,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事必躬亲,最后只能造成两种结局:部门领导精力有限,要思考方方面面还要事事过目,纵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依然达不成部门的工作要求;部门成员依赖性过强,什么事都有领导顶着,不断把自己的“猴子”甩到领导的背上,要领导去决断,要领导去解决,很难完整的达成和接手一项完整的工作,非常不利于员工的培养。有时候员工需要逼迫他一下子,促进并帮助其成长,以致完成化蝶的过程。压力与动力是相互转化的,适当必要的压力必须有的,否则,人多力量不一定大,我们注重的不应该是仅仅数量,应该考量的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人均价值,那么不合格或者处于胜任的边缘怎么办呢,我们给予改善提升的时间,给大家机会去进步,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时间表,自己有的时候也需要对自己狠一点,在这一点上,要有我们的总理的决心,不让银行过于依赖国家的金融调控政策,实施一种保底式的硬着陆。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员工大胆的去尝试,总比温水煮青蛙来的好,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要么企业愿意继续一潭死水的,要么就去勇于做点什么改变。

  最后说说惯例,公司有很多惯例,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以前没有现在也不能有,这是公司的惯例,认为是惯例就一定要遵守,如果一直这样企业谈何创新,谈何应变和发展,惯例对应一定的发展阶段使然,过了这个阶段就需要建立新的惯例,惯例就是维持和保守的代名词,我们不能一直原地踏步,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发展和创新,比对手最少快一步。被证明是对的方向,就一起去努力;好的方法就大胆去尝试,不畏试错,鼓励并给予一定的包容性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3/8/7 14:22:42

violastw
PMB:24
省份:北京市
行业:金融业
注册:2013/8/9
  
  
标题:Re: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1 楼
好文章,这也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年轻员工全局感和使命感不强,交付的工作成果差强人意,心态浮躁不能落到实处,简单说没有职业精神,如何激励他们成长起来?要好好思考一下。
回复 | 引用    回复时间:2013/8/9 14:00:57
分页:1/1 共1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查看页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