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专家项目团队的困惑
某博士学历技术专业毕业从事工作五年后,邀同窗好友两名创建一股份制企业。
由于学校较好的知名度,也由于原工作单位较高的业绩,加上股东们在市场中积聚不错的人脉,公司很快承接了几单不错的业务,招聘了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备从业资格的技术人员组成了管理层及作业层。公司的股东们结合学习的案例,制定出了严密的规章制度。
但是公司运行不到半年,不仅股东们的“蜜月合作”结束;而且员工层面也出现士气低落、无人理事;更为严峻的是,先前看好这团队的市场人士感觉突变。一年半的磨合中,股东仅剩下倡议者一人,后虽然补充两次共四人,但都很快又退出该企业;创业初期的员工仅剩两名管理层人员,作业人员走马灯式的流失----再进---再流失,目前的员工大部分是刚毕业的专业和非专业的大中专生;组织效益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的赢利水平,而且总是资金流频频短链,现金入不敷出面临严峻考验。
创业倡议者痛心疾首,夜不能寐。于是感叹:1 技术人员都是“咬咬(一根筋)”。2 社会人士太鬼,应酬总是力不从心。3 控制团队和控制员工的手段怎么都不够用。时时仰天长问:我那书真就白读了么?现在怎么办?今后怎么办?
二、友情分析
创业是一种社会实践,它的本质绝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核心要领是行动的可行性。管理绝对不仅仅是控制,它的最高境界是让被管理者成为自己最好的管理者。
技术专家不是“三七崽”,搞企业没能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也没能三分道理七分人心。导致把创业这一最具实践意义的检验当作专业技术工作;实施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管理中只重制度忽视人性和国情;制度僵化;各执己见;难以整合…..。
1 领导力的建设。
不要先有决策命令大家执行,要尽量多的彼此商量,寻求最广泛的互相包容和谅解,由“将心比心”到“思路和观念集中”,最终建立共识,并在执行中赢得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形成有效的领导力。
2 管理分工明确。
由于领导力有效形成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内大家共同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既顾全大局又分工负责,不计较个别的利害得失。
3 制度建设。
进一步在制度刚性范围内做出“量情论理”的变通,主动“合理合情”的柔性化解决规范化过程。确保兼顾“公事公办”框架下的人情味变通,实现“由情入理”、“由心入事”渐入佳境。
4 人生观的建立。
确保技术人员建立“服务他人并使他人获益”,管理人员树立“有责任于他人进步”的意识。因为,即使作为一名一流的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如果不能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再高的学历也是没有知识更没有用处。真知识体现在,不但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理论,更有把专业技术和管理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的特殊才干,善于沟通,巧于促进他人进步成长,精于整和资源的最大化产出效果。
5 规范管理职责。
股东层和企业管理层,拥有权力“知人善任”。掌握并预测未来,尽一切可能制定出大家能够完全接受的完全施行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制度。忌讳:老板自己表现能力和魄力,结果是累死老板养活员工,员工与组织均得不到成长。
企业中层管理者,拥有责任发挥“真正能力”。妥善的将上层策略具体化明确化,做好团队沟通协调和外部环境协调,“由情入理”“由心入事”带领员工的“心”向着组织的“事”奋发向上。这里的“真正能力”指的是能够让自己和他人充分且合理表现适应社会复杂挑战才干的“社会化技能”。
企业基层员工,好好表现得到“切实利益”。员工按照一定的作业规范做事,一丝不苟的执行并努力提高作业质量。关系体现在,只要员工好好表现,企业一定给予合理利益,而且只要员工把事情做好,就必定有好的利益和好的发展未来。
三、目前怎么办?今后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