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复制收藏
后台管理 发布日志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最新回复
外贸企业品牌之路(二)

3塑造品牌型企业

李如成将国际品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计师品牌,如阿玛尼、范思哲等;一是品牌企业,像BOSSNIKE等。设计师品牌依托的是设计师个人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注重服装的个性;而品牌企业依托的是品牌的运作,注重对终端的控制,具有很强的市场运作能力,适合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减少企业的风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达到1000美元,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注重的还是产品的价格和实用性;雅戈尔本身的定位也是面向大众化的,重点在于抢占市场,同时这就决定了雅戈尔必须走品牌型企业之路。

李如成对于雅戈尔的塑造是从品牌体系、掌握终端、上游延伸、信息化工程四个要点切入的。

1)品牌体系:一主多副立体品牌战略

2002年雅戈尔集团在原有的雅戈尔基础上推出了“金色雅戈尔”和“绿色雅戈尔”。金色雅戈尔定位在高端,针对的消费群是成功人士,提升雅戈尔的品牌价值;雅戈尔定位在中档,针对的顾客群是一般消费群,它是雅戈尔的主导品牌,也是企业守住市场的基础;而绿色雅戈尔定位在中低档,针对的是年轻消费者,作为开拓市场的一个生力军。

2)产业一体化:“只有掌握终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20世纪90年代,雅戈尔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已经位居全国首位,但雅戈尔在销售模式上还是以百货商场的大卖场形式,商业的周期性变化使得雅戈尔的销售极为不稳定,一方面限制了雅戈尔的品牌价值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使雅戈尔有可能脱离市场。于是,雅戈尔提出在全国重要城市和地区建立以超大型旗舰店为核心,锻造一条精练有效、完善通畅、迅速反应的销售网络的销售战略。当然,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雅戈尔没有放弃与大商场的合作,同时也适当地引入特许经营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立体渠道模式。

3)“向上游发展,我们是被逼的”

李如成坦言雅戈尔向上游面料领域发展为形势所逼,迫于无奈。第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雅戈尔对面料要求很高,而国内面料生产水平又较低,迫使雅戈尔必须从国外进口,高昂的进口关税对雅戈尔压力很大。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服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国内企业为控制市场纷纷向上游的纺织面料进军。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供应商缺乏战略眼光,短视行为十分突出,导致供应很不稳定,这对雅戈尔形成了生存威胁。

雅戈尔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服装业竞争,将是面料开发的竞争。所以雅戈尔联合日本知名企业,引进相关优秀人才,引进先进设备,用1亿美元的资金实力打造国际纺织工业城,打通了这条产业链。

4)雅戈尔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雅戈尔在自己的大产业链中,上游做面料生产的纺织工业城、中游做成衣生产的国际服装城,加上下游自己的销售网络,形成了一条超长的“垂直型”产业链条。这条超长产业链在为雅戈尔带来超强产业链优势的同时,又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挑战,雅戈尔急需新的管理工具。李如成的眼光最终落在了企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上。为保证物流体制、内部供应链、信息采集反馈以及企业生产的快速反应系统之间的相互链接和完善,一项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的“数字化工程”已在中科院的合作下开始启动,这一数字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批量订制和网上销售。这是雅戈尔用高科技提升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

4国际化战略:以合作打基础,以市场换市场,建海外公司

雅戈尔的企业目标是“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国际化是它必经之路。其国际化战略可分为三大步骤。

以合作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开始,雅戈尔与外方的合作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引进国外企业的先进工艺、技术,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提升自身的生产和销售能力,为雅戈尔的国际化打好基础。

以市场换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雅戈尔在这个时期选择国际化合作伙伴的定位是以市场换市场,与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合作,帮它们开辟中国市场,同时也要求它们帮助雅戈尔开发国际市场,使雅戈尔能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开辟国际市场,融入到全球市场体系中去。

建海外公司:雅戈尔综合考虑自身硬件条件、管理经验、资源支持和产能消化需要等因素,选择自建公司开辟国外市场。1999年,雅戈尔正式登陆中国香港和日本,分别成立中国香港办事处和雅戈尔日本公司。雅戈尔在国际市场已经搭好属于自己的舞台,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安排节目,如何把节目演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雅戈尔的国际化还是较为成功的,2000年就实现销售收入5亿美元,成为公司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
  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
  13818181068

华彩咨询 发表于 2010/3/30 8:54: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