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如何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销售业绩、成本控制、市场占有度、品牌知名度,如此种种,每一样都影响到利润的最大化。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环境,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管理者所应注重的主要问题是截然不同,而且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经常可以居第一位,且永远居于重要地位。 质量控制有三个层次,一是达到行业基本质量控制要求(如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二是达到行业平均质量控制要求;三是达到行业领先的质量控制要求。 达不到行业基本质量控制要求,随时随地可能造成巨大损失,面临法律制裁、政策制裁、诉讼、追回等风险,危及企业生存,故一般而言,这类标准一个正常企业必须要达到的。假使企业发生类似危机,质量必须摆在第一位。 低于行业平均质量要求是否会严重危及企业生存,这要视情况确定。在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质量问题引起的危机是随时存在的。 实行超出这类标准以上的企业内部质量标准,必须付出额外的经济代价。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这便是一个总体平衡的问题。对大型企业,或成熟市场,或产品异质性较强的行业,质量水平意味着品牌信任度,品牌信任度意味着长期的良好的发展。 对于形成完整质量体系的企业,质量控制主要由专门的部门或专门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者便不大可能将主要日常精力放在质量控制上,但至少需要保证第一层次的质量控制。 关于质量是否第一的争论其实更多的是发生在质量的定义上。现代质量管理不再停留于纯产品质量,而是拓展到服务质量等领域。可以说,质量就是对消费者要求的满足水平。假如双方同意了这个定义,可能争论就不再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