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 旅游,特别是自助游,其实是实现幻想中的江湖梦的过程。 让我们回忆我们幻想中的江湖吧。 江湖在正史中描写不多,江湖儿女的生活我们无缘得知,于是我将目光转向武侠,因为他们才是时刻将江湖挂在嘴上的载体。 一提起江湖儿女,我的思维都直接指向一个词:浪子,古龙武侠中的浪子。于是,那些伟大的浪子开始活跃在脑海中。 让我们想想他们在寂寞的江湖中,是什么慰藉了他们的心灵呢。 嗯,是酒肆,是娼寮。但看看现实,娼寮已经物化,古代那种浪子与娼妓的心灵交往,已经是不可望也不可及了。于是,比较现实的只有酒肆。 想吧,在寂寞的江湖中,走。半道上闪出一个酒幡――它们一般是蓝色的――心中会是怎么样一种感动呢? 可是,商业时代,传说中的酒肆已经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酒吧的泊来品。 在我看来,行者的泡吧,特别是在行路上的泡吧,与其说在喝点什么,不如说在寻找一种自己熟悉的氛围,让行路变得温暖一点。这几乎是一种回归,一种回到原乡的感觉。 回到熟悉的氛围中,让旅途不是那么疲惫,于是,酒吧如花,开放在每一个自助游客喜欢的地方。 丽江,早先的时候,是有酒馆的。白俄顾彼德在他的《被遗忘的王国》中,就写过三家丽江古城中的酒馆,那是他最喜爱的地方了。只是后来,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和政策,自然消失了。 在旅游兴起前几年,丽江也曾出现过一些类似目前酒吧的东西,当地的小青年在里面喝茶、喝酒,打牌,甚至吃烧烤。那也只是一种聚会的场所罢了。 在游客逐渐来到丽江后,一些外来的经营者开始经营现在被称做酒吧的东西。因为这些外来人一般都来自有一定酒吧文化熏陶过的地方,不说浸淫其中,起码也见过猪跑的吧,所以开得还算成功。 在丽江,目前,酒吧已经开成一条街。那就是目前游客口中一说就是“酒吧街’的新华街,因了那里临水,加上道路也还比较宽,管理部门容许经营者在河边路上放排桌子来做生意,于是,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化装成了酒吧。有些房子没开,只是太小,开不成。而在古城另外一些临河的地方,或者在某条小巷中,也还隐藏着一些酒吧。他们各有特色,或者说没有特色。 古城中的酒吧一般都开在河边,西河、东河边相对集中一点,而中河的百岁坊一带开始有一些出现。在河边泡吧的好处是,更适应于发呆,对着河水。或者在和煦阳光下,你昏昏然地看书,如果有点小风,就是“风吹哪页看哪页”了,很多酒吧都备了书,但大多和旅游有关。有的酒吧抬头可以看得到雪山。 当然不太好的一点是,坐在新华街酒吧一条街的道路上喝着点什么,旁边游客走过,熙熙攘攘的,有点好笑罢了。 在我看来,古城中的酒吧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吧了。因为他不是为泡吧者服务的,他的服务对象十分明确,就是游客。所以他们是一种混合体,餐馆、酒吧、咖啡馆、甚至还得加上茶馆,基本上还有电脑,连上了网络。他们就是一个怪物,一个满足商业年代的旅游而催生出来的怪胎,幸好,它们依然没有改变慰藉疲惫心灵的功能。 是的,只有在酒吧中,行者能回到温暖的来处,温暖的原乡。混在一群同样来自天南海北的行者中间,也许可以谈过旅途,也许可以谈谈感受到的一点东西,也许什么都不必说,独自一个人发呆,让饮品慢慢冷却,或者和新结识的女友,谈一点恋爱,等等等等,反正,随意。也许,在中间或者临走的时候,你会乐于在酒吧主人准备的留言薄上写点什么。也许,之前,你翻看那些本子,会看到一个或者几个熟悉的行者。 本来,我已经不打算为行推荐酒吧了,因为它们没有特色或高换手率。但是,作为地图,这样做似乎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还是推荐那么三家吧。 在古城中,最有名的酒吧应该是“SAKULA”,因了主人是韩国人和中国人,他们相恋后在丽江古城开了这家酒吧。他们的爱情故事登在无数如《知音》什么的流行杂志上,使得他们的酒吧人气飙升,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什么。“达达娃”的生意并不算太好,只是,他是那条街上唯一抬头可以看得见雪山的酒吧。他的酒吧在网上很是有名,他的创始人是成都的,自助来丽江旅游后,爱上了丽江,开着这么个酒吧,还时常背上背包到处走。除了他的经历,电影和书藉是他的特色,现在虽然换了主人,但他的风格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以音乐闻名的“骆驼”,在淡淡地时有时无的音乐中,你慢慢地啜着点什么,混日子所谓发呆罢了。有些经营者刚好也是自助旅行的爱好者,他们是来丽江旅行后才开了酒吧的,这算是每个旅行目的现象,也不是丽江的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