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工企业管理》万启林 向家坝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战略工程。葛洲坝集团向家坝施工局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使用的农民工协作队有30余家,共有农民工1410人,其中挂靠作业队管理(直接编入班组)的农民工450人,相对固定的成建制外协队农民工约960人,是向家坝工程参建单位中农民工人数最多的施工企业。 采取不同用工形式,享受相同用工待遇 葛洲坝集团向家坝施工局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农民工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到招聘、培训、使用等一视同仁,营造尊重农民工、信任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仅将农民工外协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同时把他们纳入内部管理,虽然采取不同的用工形式,但却享受相同的用工待遇,让其共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并有家的感觉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经营的活力。 采用分包的用工形式,即按合同工序独立完成,以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产值结算。这部分用工是按协商一致的工序单价与外协队签定施工合同后,由外协队负责组织农民工完成施工任务时所发生的用工。对这种用工形式,该局采取的管理办法是:挂靠分包管理,包工不包料,严格按工程量实施验收。对其施工过程,严格进行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施工前,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材料组织到位,施工手段到位,保证其资源供应及时;施工时,严格执行“必须有职工带班”制度,对其施工技术、材料消耗、成本控制、文明施工、工时利用等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并负连带责任;工序完成后,及时组织工序验收和成本监察考核,保证其生产有序进行。这种管理模式,从更深层次上提升了外协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预备役部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更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采取相对固定的用工模式。这部分用工主要从事混凝土浇筑、立模、扎筋、焊接等备仓施工以及大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保养等工作,其中不乏优秀人才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走上了各级管理岗位,直接从事或参与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工作。目前,向家坝施工局通过这种劳务派遣的形式共招聘录用了450人。这部分用工由施工局各直管项目部根据自己承担的施工任务量的实际情况进行用工计划申报,经过两级经营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安排落实,严格执行劳务采购程序,凡是审核合格的劳务人员都必须签订劳务合同。该局对这部分劳务人员的管理方式是:由施工局机关各部门和各直管项目部直接管理,根据工作性质或工作需要直接编入职能部门及作业班组,纳入职工队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等费用该个人承担的部分个人承担,该企业承担的部分企业承担,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同工同酬”,从而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完全把自己融入进了企业之中。 采取直接招录使用农民工的方式,以解决辅助工作岗位临时用工问题。这部分用工量不大,主要是针对施工生产中的一些辅助性的临时工作以及后勤服务岗位的勤杂事务。本着积极支持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及落实企地共建的精神,该局招录对象主要是面向向家坝工程所在地的农民工,即川滇两省交界的宜宾县和水富县的当地农民。一旦正式录用,同样与其签订劳务合同,纳入员工队伍管理,参加上岗前的培训,然后凭他们的身份证为其办理农民工工资卡,手续严格,规范运作,其工资水平远远高于两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与职工一样每月都能按时足额地领取工资。同时,明显改善了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四个一样” 思想上一样教育。为确保农民工队伍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该局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以稳定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农民工的教育管理中,用企业的规章制度引导和塑造农民工,引导他们自觉提高素质,摒弃与企业文化相悖的不良习惯,使其逐步适应、认同、融入企业,努力构建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良性合作关系,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其一,建立并完善施工局与各农民工协作队伍的联系制度,把农民工的思想教育统一纳入到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中,统一研究工作部署,统一安排教育内容,统一教育管理,从而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 其二,统一建立并完善了目标考核制度,把农民工的日常表现纳入到政治思想工作目标之中,对表现优异的进行奖励,对违法乱纪的将作为年终考核农民工协作队合格劳务组织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三,建立并完善了农民工思想教育工作预警机制,通过施工局与各农民工协作队民意反馈网络,加强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农民工的思想动态和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经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农民工外协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工作上一样要求。为保证工程建设优质安全和快速向前推进,该局要求新进场的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水电施工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施工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措施。无论是农民工还是职工,在施工现场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施工现场一切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同时,该局还针对安全违章、质量违规等不良行为,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管理人员切实做到“奖励相同,罚款一样”,使农民工和职工在规章制度面前一视同仁。 生活上一样关心。其一,福利上享受一样的待遇。该局规定,农民工自从进场之日起,用工单位必须为其申报雇主责任险,以保障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在劳动保护方面,与固定工人一样发放工作服、劳保鞋、安全帽、手套、口罩等用品,确保其劳保用品到位。农民工与职工一样在工地就餐,享受优惠的价格。节假日,农民工与职工一样分发相同的过节物资。 其二,居住上享受一样的人性化管理。挂靠该局项目部的农民工与班组职工同住莲花池向家坝建设者营地,与职工同样享受免费澡堂、开水房、有线电视、互联网等生活服务设施。为方便外协队农民工生活,该局还专门设置了农民工生活营区,营区内配置了食堂、锅炉房、澡堂、水电、卫星电视接收器等设施。做到卫生有人管理、垃圾有人清理;澡堂、开水房定时开放。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规范化的小区管理,使农民工体会到了家的感觉,增强了农民工的“感情融入”。 其三,精神上享受一样的文化生活。该局十分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他们学习文化技术创造条件,施工局在莲花池营地的C2小区32#楼建起“农民工书屋”, 投入6万多元购买了新书,目前有政治、文学、技术等各类图书4000多册,报纸、杂志近30种,同时配备了电脑和专职管理员,进行数字化管理,每天免费开放,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休闲场所。 报酬上一样合理。该局为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更好地为向家坝工程建设作贡献,坚持公平合理和多劳多得的原则,在相同岗位上报酬不分彼此。在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下,施工局对有管理才能的农民工同样给予提拔和重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施工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施工队里,有的农民工当上了队长、班长、组长;在部门科室里,有的农民工还当上了副科长和科长,劳动报酬远远高于正式员工。据统计,目前该局共有副科、副队以上的农民工干部30余名。他们的工资与职工一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表现而上浮和下调。施工高峰到来时,该局还广泛开展全方位的劳动竞赛,积极号召和组织外协队农民工参加劳动竞赛及技术比武,干得好、责任心强、工作成效显著的农民工,同样能获得荣誉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