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从阿基米德名言想到的管理问题 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壮哉斯言。本文对这杠杆原理是一个引喻,借此探讨一下一个组织领导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看待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管理团队在组织实现其目标中的作用等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不懂杠杆原理的人,比如工人总是用很长的木棍撬运物品、开门的把手总是装在合页的另外一边等,但是在组织管理中,没有掌握杠杆原理的情况却着实不少,现在我们先看一下杠杆原理在组织达标过程中的应用。 假如我们将撬起地球作为一个企业的目标,那么其中的支点就是机会,而传导臂(即杠杆)就是一支团队。我们假设上图中的阻力(含阻力矩)是达到目标的种种困难,那么从杠杆原理来讲,如何保证能够克服阻力而撬起这个“地球”呢?可以运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将支点无限靠近目标物(缩短阻力臂); 2、无限延伸杠杆(加长动力臂); 3、加大作用力(加大动力); 一、首先,我们先缩短阻力臂。缩短阻力臂有两种方法: 1、将“地球”向支点移动。这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看来,是减小其愿景、降低其目标。殊不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种消极的做法往往得到的效果更差。现实中一个组织降低其目标的原因,不是原先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就是实施中处处受制肘,理想永远只能成为蓝图。 2、将支点向“地球”移动。这是一个组织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寻找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将支点推向目标、缩短阻力臂的同时,加大了成功的可能性,所谓事半功倍。 二、加长动力臂。加长动力臂也有两种方法: 1、将支点向“地球”移动。这和缩短阻力臂是同曲异工之妙 2、加长杠杆。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在一个组织里,这不仅仅意味着团队人员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还是团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质的胜出。打造一根强有力的杠杆,即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的重要任务。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支团队不仅仅是个体优、更应该是整体最优。“上下同欲者胜”是团队建设的指导原则。 三、加大动力。在杠杆的另一头加大作用力,也是克服阻力完成目标的方法。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领导者直接施加作用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如何率众达标? 1、明确组织的目标是什么?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 2、打造一支坚韧有效的团队。如何打造这支有着激情和凝聚力的团队,这方面的描述书籍汗牛充栋,在此不引述。 3、寻找和有效利用能使组织完成目标的机会,藉此不断向目标靠近。 4、组织领导者利用这支团队完成目标、垂手而治,率众达标。 但是在许多组织中、却常常看到许多管理者无意于建设高效团队,往往形成了管理者自己做功,竭尽全力而徒劳无功的结果。历史上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很好例证。孔明的个人能力和人品相当杰出,但是由于打造不出一支强大的团队,以至于造成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而正是这个结果又使他自己事必躬亲,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反观曹操,从《让县自明本志令》开始就提出“唯才是举”,创造出封建社会的九品制雏形,形成了一支庞大有效的团队,正是这支团队第一个提出了“军屯”、第一个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最后天下十居其八也不足为怪了。相对比而言,蜀国的团队建设问题没解决,尤其是在刘备死后孔明当政期间,蜀人不敢重用、能人不敢多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失败;而曹魏方面,人才辈出,曹操父子领导团队能力出众,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但是由于唯才是举的局限性,随着曹氏父子的过世,最终名器旁落。 因此组织团队建设得好,机会抓得准确,组织领导者的撬动力只需很小,杠杆作用就能发挥出来,就能有效地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