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是一个军事天才,他领导法军打败了十四次反法同盟中的十二次,尽管兵败滑铁卢,但是没有人能够藐视他的军事才能,他究竟是指挥了多少人取得了如此众多如此辉煌的胜利?数十万法军吗?不,实际上,他直接能够下达命令的只有数位将军和他的司令部直属部队(不足数百人),他的每一次战役的命令都是通过传令官下达给将军们,然后通过将军执行他的命令,取得胜利。真正的算一算,拿破仑实际上真正能指挥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 但是他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这就是指挥的艺术,没有一个指挥官是不依靠下属直接指挥士兵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始社会的战争战场规模很小,人数也很少,只需要大声呼喊就可以指挥进攻或后退,而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不再是数百人的战争了,而是战线绵延数十公里乃至数千公里,参战人数也由几百人上升到数万甚至百万,战争的指挥也不再是简单的进攻和后退,于是指挥便成为了一个难题,并且日益成为一个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失却了有效的指挥,再大规模的军队,再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将是必败无疑,三国时,曹操领马步水军八十三万与周瑜五万相持,被周喻运用火攻,使曹军指挥混乱,大败而归。实际上,即使遭受火攻,分出十万大军救火,另外十万大军御敌,未必敌不过周瑜的区区五万兵马,但是没人能够指挥,而且也没人指挥得了当时已经混乱了的八十三万大军。所以人多并不会成为优势,没有有效的指挥,人数的众多有时候反而会成为累赘。解放战争时期,第九兵团可算是蒋军战斗序列中最精良的兵团,该兵团下辖四个军又一个207旅(207旅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其中就有号称蒋军五大主力之中的两大主力,全部美械装备,受过美式训练,战斗力很强,该兵团还配有战车编队、骑兵部队、炮兵部队等,加上司令部直属部队,共计12万人,属于蒋军的绝对王牌,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当初,山东野战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同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历时三天,才攻下孟良崮,由此可见,包含两大主力的第九兵团实力之强,但是整个第九兵团从被围困到彻底歼灭,12万人马不到两天时间,就是实力远不如第九兵团的黄伯韬第十兵团,也是在被围困了两周之后才被歼灭,那么第九兵团被迅速歼灭的原因何在?很简单,他是在运动中被歼灭的,第九兵团当时正在兵分数路、行军之中,被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行军途中即开始战斗,结果通讯不畅,导致失却指挥,司令官无法联系手下各军,各军长掌握不了所辖各师的指挥,各师长找不到所辖各团…,结果数天之间,蒋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数日前仍手握十万兵马的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转瞬之间实际能够指挥的兵力便只有司令部直属的特务营不到400人,失去了有效的指挥,纵使五大主力的蒋军王牌也兵败辽东。 战场的很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商场中,有效的指挥在企业中便引申为企业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企业的规模小时,只有十数个人,没有什么管理和指挥的概念,因为人数和部门的简单,就象原始社会的战争一样,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操作。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的分公司和涉及的行业也从单一发展到了各行各业,部门也从几个发展成为数百个,有效的管理便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重视和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管理和指挥日益庞大的企业呢?那就不妨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管理和指挥。 根据战争史的简单研究,有效的管理笔者粗浅的归纳了一些: 一、层层责任的明确,直接指挥的简单化。实际上,拿破仑乃至所有的统帅,都只是在直接指挥他手下的将军,将军只指挥他的师长,师长只指挥他的团长…层层指挥,责任明确,每个人直接指挥和负责的只是下属的几个人,指挥和管理的人越少,责任分担的就越明确,拿破仑是不能挨个给十万士兵下达作战命令的,同理,企业的总经理也不必事必躬亲,直接给每个员工下达任务和指标,只要保证你的直接下属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指标就行了。剩下的事就是你的下属的事情。 二、尽量不要多设部门和分公司,除非万不得已或者企业有多余的力量指挥和管理,每多设一层管理,就意味着你的管理和指挥层加深一级,指挥和管理到达终端的距离就加长了一分,尽量缩短你的管理级别,也就是总经理到达最基层员工的管理级,这样才能减少通讯和联络之间的距离,避免管理的混乱。 三、永远不要在企业正值快速发展时期或者转型期优先发展你的管理,管理可以落后一点你的发展速度(只是落后一点),但是尽量不要超前发展,因为这就象行军中作战一样危险。管理快于企业的发展速度,会导致管理上的盲目,因为你设置了企业暂时不需要的部门和人员,增加了管理上的支出和费用,而这些部门和人员是闲置的,反而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 企业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做到一点,将责任和目标明确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