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公司的重要改革举措——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即将推行,兴奋之余,又感紧张,毕竟这是关系员工与企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恰逢行政人事部征稿,借此机会,我在这里简要地谈一谈自己作为普通员工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思考,姑妄言之,但请指教。 1 领导、员工的责权利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往往扮演着将军的角色,而普通员工如士卒。将军一声令下,士卒奋勇冲杀,这理所应当。士卒往往角色不同,有人冲锋陷阵,有人烧火做饭,为了战争需要,冲锋陷阵的可能有时要烧火做饭,反之亦然,这也无可厚非。如果将军命令一个士卒既冲锋又做饭,显然工作范畴扩大了,而大部分士卒可能只是或冲锋或做饭,甚至连冲锋也没有、只是站站岗放放哨。面对将军的命令,士卒无可置疑,惟命是从。然而若冲锋得好,则可能被批饭做得不好或不及时;饭做好了,冲锋就可能落在后面而又被批了。因此(能力不足的)士卒有时会陷入苦闷、两难的境地。 所以确定员工的责权利范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要对超出员工工作范畴的活动进行跟踪,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哪些是职责范围内的、哪些可能超出职责范围但必须做的,这些事情是不是会得到理解和支持、是不是会被认同。 确定了员工的责权利范畴,领导就可根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分配任务,员工根据既定职责和权限执行任务,上下一心,配合默契,万事可成。如果确有实际工作超出工作范畴的情况,应当将这些工作一一记录,以便积累数据,以便为重新配置资源或重新修订员工的责权利范畴提供依据。 2多劳多得 理想状态下,员工的职责与权限越大,意味着他付出的劳动越多、贡献越大,越应当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事实可能是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多劳者可能要比少劳者的收入低、机会少。怎样看待和理解这一现象呢?如果单纯看一个点,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也会产生心理失衡。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世上无绝对公平,虽然组织与个人都在向着公平的方向努力,但在保证企业整理利益且大多数人获得较公平对待的同时,个别人的利益势必要做出牺牲。 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确保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可能使员工对个人的发展丧失信心。“多劳”要有标准,也要有依据,不是自己说自己“多劳”就可以;“多得”也不一定是指收入的增加,也可能是新的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成就感、受组织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适当的休假等。最近总是在听到领导讲类似这样的话: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话本没错,只是好事者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付出了为什么没有回报?如果付出没有回报,付出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认为这句话不如改成这样:付出一定有回报,如果没有回报,说明付出还不够。我们应当有具体的措施让员工建立起这样的信心,即员工的每一分付出,都将受到公司的关注。这样一来,员工将获得永恒的动力,企业也将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3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 如果上级下达的某个任务的工作量较大,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怎么办?我想许多员工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情况下,领导为了确保员工有饱满的工作量,或者为了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会下达一些超出目前能力基线阈值范围的工作任务。军令如山,员工少有争辩的机会。而员工面对如山而至的巨大工作压力,则极易滋生愤懑与焦躁的情绪。若这些任务无法按期完成,绩效上面也会大打折扣。目标管理无可厚非,而目标定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必要对目标进行评估呢?若无目标的评估,如上所述,员工必须承受任何结果。所以对于每一个目标,我们都必须有相应的工作量估计,进而根据工作量估计结果和进度要求分配资源,从而确保目标可实现。 广告词里有一句:Nothing is impossible。任何工作任务,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完成或解决。然而,这始终是战略层次上的态度;在战术上,我们不得不正视工作任务的艰巨程度和员工的承受能力。极端的例子是,一分钟内徒步从山脚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个任务恐怕是不可能的。 与此相关,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考核指标无法反映真实情况,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确保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确保考核指标真实反映绩效现状,就必须进行绩效考核过程的审计,监督各项考核指标的统计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过程记录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造作的情况等。 4绩效管理的透明 为什么会有项目管理?是要我们的项目过程透明。为什么会有绩效管理,那是要让我们的投入产出透明。透明的对立面是黑箱,黑箱操作的特点是封闭、想当然、脱离实际、缺乏依据和尚失信任。如果绩效管理变成黑箱,员工不明白自己的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就往往容易感到失望和厌烦,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所以绩效管理,对员工个人和组织而言,应当是透明的。 透明并不意味着泄露公司的薪酬体系机密,透明仅仅意味着员工个人知道自己的投入将获得怎样的回报、以及为何会获得这样的回报。如果员工可以通过公开的、细化的绩效检查表进行自我评估,然后与公司的绩效考核结果对照,那么员工就能够很快找到差异,进而通过自我分析(或与考评者沟通)确定改进的方向,员工以后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就会呈现好的趋势。绩效考核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告诉一个不好的结果给员工,而是要告诉员工哪些做的好,哪些还有欠缺,为员工指引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才能够真正为组织服务。 所以绩效考核不是大棒也不是胡萝卜,它是X光机和放大镜,用来定位绩效问题。它来帮助员工完善自我,同时帮助组织完善机制,从而使建立在个人绩效基础上的组织绩效得以不断提升。 原本准备了更多的内容想与大家讨论,无奈时间紧迫且篇幅有限,且怕被人骂作废话太多(呵呵),故暂且交流到此罢。不当之处,万望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