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版面信息
本版版主
俱乐部导航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推荐信息
社区圈子
联系社区管理员
文 / 王吉鹏
当公司遇到困境或业务变更时,从其他企业“挖”过来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来担负起改变公司命运或承担新业务开拓的重任,这似乎是一条解决问题最为简单和最容易的途径。然而“空降兵”从天而降,又多是高人,这种距离刚开始是一种美,但是随着物理距离渐渐缩短,企业却发现其“化学距离”却越来越大了。 企业从外部引入空降兵,一定是经过人力资源部门严格考核,至少在工作能力上一定是非常出色的,但为什么那么多空降兵在空降到一个新的企业中去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很快离去呢?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往往是其无法认同原有的企业文化导致的结果。在中国,企业文化对空降兵的影响是最为深远巨大的,因为中国本土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家文化,或者说是企业家群体文化,即企业的高层领导共同认可的文化。这和中国企业的现状分不开,首先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众化不够;再者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这种情况下,一旦空降兵来临,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认可原有的企业文化并能够很快融入原有的企业文化中,然后把企业文化发扬光大,并把管理措施加上去,一荣俱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无法融入原有的企业文化,其结果往往黯然离开。 要存异,必先求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它从外部引入空降兵,应该是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或是新的管理方法,但是,任何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壮大,必然会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那么作为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外来的空降兵,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必然会有与以前文化不同的理念和思想,有时,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不一样的,更为先进的理念。但是,原有的文化根深蒂固又有优秀的部分。作为空降兵,首先必须把握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价值观念共同的基础之上,寻求文化理念的一致性。或者说要先承认企业原有的文化。“空降兵”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原有的员工和既得利益者有所冲击。企业对新人总是心存戒备,很难对他们稍有出格或不同于企业旧有规章的举动有所包容,知识的碰撞、人格的冲突始终是彼此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空降兵”最好主动去了解新的企业,包括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决策机制和关键的人际关系等等,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要治病,必先诊断。 如果一个企业感到需要从外面请人,一定是有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空降兵”进来肯定需要对企业进行某种变革。一些“空降兵”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进来就要“革命”,急于求成,效果反而不好。一般来说,“空降兵”都受过较高的教育,懂得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完全普遍适用的。要想成功有效地领导企业员工,必须根据新的环境,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做些调整,使之能有效地改造原有企业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国家接受过训练的管理人才,或是缺乏社会经验的管理者,如果不能适时应变,在管理中就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就会形成无效管理。空降兵应对原有企业进行全面诊断评估,这一过程也可以帮助其进一步熟悉企业的情况,以便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另外,对于企业真正的“大老板”来说,我认为首先要“陪跑”一段,给予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就应该放手。 要领导,必先得民心。 真正的“空降兵”应有足够的领导力,无论“降”到哪里,周围都会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应该说,空降兵通常都是优秀的,甚至曾在其它企业工作时具有非常的向心力,因而他有可能由于过分自信而不会虚心向老员工请教,这就容易拉大与员工的距离,很难形成向心力。因而,作为一名空降兵,必须有虚心的态度,而不能依赖权力、高高在上。作为一名高管人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指良好的工作环境,更为重要的一个令人愉悦的工作氛围。空降兵的到来通常会打破企业原有的平衡,使工作氛围变得异常,因而空降兵要想修复这种氛围,更需要很快赢得员工的心。
对于企业来说,将“空降兵”纳入企业的组织结构内,成为紧密的一部分,融入组织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可以说企业又经历了一个成长环,进入新的发展。但是,空降兵存在很大的风险,“空降兵”本身也容易水土不服。即使其来自于同一个行业的成功企业,也同样存在风险,因为在同一个市场,对于其中不同的企业,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如果企业能够靠内部“赛马”,形成人才竞赛格局,从而在内部提拔人才,久之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按共识的公平的规则去竞争晋升的机会。人人凭能力按规则竞争向上,从中选出“好马”自然也就不用空降。
王吉鹏: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邮 箱:wjp@ren-manage.com 公司网址:www.ren-manage.com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西天如来佛主面前的时候,孙悟空并不想被封为什么佛,而是请求观音菩萨念动松箍咒取下头上的紧箍,观音菩萨说紧箍已经消失了。孙悟空一摸,果然没有了。 孙悟空的紧箍真的没有了吗?它还在那里,只是从有形变成了无形,由束缚肉体变成了束缚思想。这可以比喻企业制度被员工认同的过程,也揭示了个人价值观被组织价值观同化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通过约束使得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再细致的企业制度也会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在制度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去指导员工的行动。当员工已经完全接受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员工的行为会超过制度的要求。所以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后,规章制度就没有用了,制度约束的行为已经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这就是以价值观为本的组织控制,是价值观的巨大力量。 很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时比较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快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旦产生偏差,就认为企业文化太虚,没有实际作用。理性一点的就发出企业文化“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感慨。 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这样的企业:有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却无法产生精神层面在企业行为上的有效反映,反过来也一样,二者无法对称。事实上,很多企业正是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不妨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流程上反思一下:通由有效的方式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种子要素孕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在此文化中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愿景和从事所有企业实践,强化核心价值观,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就像孙悟空,本来是一只野性十足、本领高强、不懂章法的猴子,帮助她修炼成佛,可谓难上加难。所以,除了灌输理念,还必须加以约束。因此,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反复接受唐僧的教诲,一再受到制度的约束,最后,他对佛家的行为规范已经习惯,并且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了佛家的价值观念,使得自己的行为不再需要别的外来约束,这完全符合了佛家的价值体系要求,他自己的价值观已经与佛家的价值体系相一致,这就是“修成了正果”,紧箍由束缚肉体变成束缚精神,紧箍自然就不再有意义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是“价值观内化”。可见,将一种意志统一为全体人的意志,再将这种意志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一定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的。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大规模的导入,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一定时期以后,以鲜明价值观为核心的强势企业文化形成,在这种鲜明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指引下,企业员工按照意志的行为准则行动并自我激励,这种激励的效果是巨大的,而且是长久的。 另外,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企业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比如说没有文字规范当面领导域员工谈话时要用什么样的语气等等,诸如此类,远多过企业名文可以写下的,但企业恰恰会自己形成一种或优或劣的文化规范,很自觉,很统一。这种规范进入理念层面,不符合这种规范的行为会被文化无形的力量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人会被企业排斥。
作者: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董事长 王吉鹏 网址:www.ren-manage.com 邮箱:manage@ren-man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