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 劳伦斯·彼德 有时要某项原理的发现者确认他发现的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彼德原理并非突然闯进我脑里,而是观察了人们的不胜任行为多年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似乎应该提供读者们该原理的发现过程。 每个狭缝中作梗的凝块 尽管某些人能克尽其责完全发挥功能,但我发现另有某些人已超乎他们能胜任的阶层而惯于草率行事、带给同事挫败感、并腐化组织的办事效率。鉴于此我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世上任何工作总有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无法胜任,只要有足够时间和升迁机会,那个不能胜任的人终将得到那份工作! 而我所关切的倒不是失察、失言、失足等你、我都会感到困窘的偶然过失,每个人都会犯错,再能干的人终其一生总有犯错的经验。反过来说,那些经常性不适任的人,经由散漫的行为,有时也会瞎碰碰对了。因此,我要探究的是更深层的原理,借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重要的职位被不能胜任、不能尽到各别职责的人所把持着。 顶峰的朽物(高处不胜寒) 彼德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一九六○年九月的一次研习会上(该会由联邦出资举办)。当时我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与会人士都已完成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报尝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计划的主管。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研究的本领,但是这和他们的获得主管职位并无关联。其他更多人则不擅于研究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 当我晓得他们打算花时间和纳税人的钱在无益的老套上时,我决心向他们引介彼德原理以便说明他们的困境。对我的演说他们的反应是敌意、嘲笑兼而有之。其中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真的从椅子上跌下来,之后他向人吐露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我具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那同一时刻,他正好注意到区域研究主管的脸一阵红又一阵紫。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虽然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事实,但我仍决定以讽刺的独特手法呈现彼德原理。因此,一九六○到一九六四年间的全部演讲中和随后的文章里,我采用了带有幽默含意的实例,并以虚构的假名保证当事人兔于受窘。 版权所有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在一次失败演出的戏剧中场休息时段,我向雷蒙·胡尔解说为什么主角会背对着观众说台词并朝舞台两侧打手势,该名原本称职的演员已到达他的不胜任阶层,原因是他企图兼任演员、导演和制作人等多重角色。那段谈话之后,胡尔先生说服我不该只是将彼德原理呈现给少数参加我演讲的人,他坚称应以书籍形式问世,此外,他又说如不出版取得版权,也许会有人将我的发用冠上别人的名义。于是我们两人协议合作,而原稿也于一九六五年春完成。 彼德原理的受害人 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辑,第一位编辑退稿时附函声明:“我们看不出此书有任何营利可能,因此无法鼓励你继续写下去,即使以配额方式销售也不能确保该作的出版。”下一位编辑写道:“阁下不该以如此轻松的笔调讨论这么严肃的主题。”另一位建议:“假如你写的是喜剧,就不该涵盖那么多悲剧案例研究。”又一名说道:“我会重新考虑出版此书,假如你将决心把它重写成诙谐的作品或是严肃的科学论述。”十四封拒绝通知函接踵而来,两年后我开始怀疑世人对我的发现是否已准备就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