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访华成果不容忽视 区文(Owen Brown) 道琼斯通讯社 有中国共产党喉舌之称的《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上周送给来访的美国财 政部长斯诺一份小小的礼品:一份《人民日报》的头版缩微版,外加一个用于阅读这个缩微版的放大镜。 当斯诺带著人民币不升值的结果回国后,批评者们或许会不无揶揄地说,总结他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的成果时,他可能用得上那只放大镜。 但这种揶揄未免太过偏激。 批评者们的眼光过多地集中在了斯诺在促使人民币升值这个本就毫无希望的使命上的失败,却忽略了他与中国关键领导人两天会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斯诺不但在北京与中国主要领导人谈及了对人民币汇率实现自由浮动的愿望,而且还就一些金融问题与中国展开了对,并可使这一对话在中国政治局委员、副总理黄菊来日访美时得到进一步延伸。 一位西方外交家对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说,这将使美国财政部与中国就包括汇率问题在内的金融问题方面的对话就此上升到部长以上的级别。 中国估计不会在近期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尤其是考虑到这么做有可能被视为是向国际社会屈膝认输,中国政府更是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松口,这一点再明显不过了。 而中国领导层更怕的是,步子迈得太大会使目前的稳定局面受到破坏,尤其是在当前银行和国企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更是不可轻举妄动。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说,如果中国在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金融体系的情况下贸然改变现行的汇率政策,就很可能引发一场金融灾难。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国内结构体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前贸然实行浮动汇率制对中国而言是个极大的风险。但这家投资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Rob Subbaraman同时表示,中国的强劲经济增长也为中国加快开放经济所必须的种种改革步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亚洲金融危机乃前车之鉴 驾车快速前行的中国如今仍不时看一眼后视镜,回顾一下亚洲金融危机给整个地区带来的巨大损失。人们如今早已达成共识:造成这一危机的罪魁祸首便是亚洲各国在国内银行体系和产业改革尚未完成之际就盲目开放资本市场并实行汇率自由浮动。 这给今天提供了前车之鉴。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最近曾指出,中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放开人民币利率和汇率。 虽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领导人在决策上一向态度慎重,但此次这些领导人还是向斯诺重申了逐渐加大汇率浮动程度的一贯目标,表明中国并非完全不合作。 中国官员表示,在逐渐放松资本管制的同时要继续采取措施,严防“热钱”的流入。 中国列出资本市场开放措施 由中国央行主办的财经报纸《金融时报》上周列举了中国政府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的10项资本市场开放措施。 再联系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为阻止大量游资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采取的外汇结算审核制度,可见中国已下决心要引入海外资本但同时仍在采取各种措施严防“热钱”的流入。 中国已经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已经开始放松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实行的经常项目帐户管制,而且还允许国内居民出国旅行时携带更多的外汇。 即将实施的措施还包括:允许像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这样的多边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外资公司在当地资本市场融资,允许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外国股市和债市等。 一位外交家说,所有这些都很含糊,但这却是向外界表明中国著力于进步而且正在考虑汇率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资本合法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那么困难。 中国外汇储备今年上半年增加了600亿美元,同期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300亿美元。 但让钱流出中国却是个问题,这才是人民币的压力所在。中国央行的上述某些措施正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有望出现的中国资本外流除了可以利及美国外还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的国家。 花旗(Citigroup)经济学家黄益平称,中国资本外流有可能利及香港和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债券、香港和其他股票市场的蓝筹股以及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甚至中东国家的能源和基础材料工业。 就连斯诺都承认,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使其朝著自由资本流动和最终的汇率自由浮动目标更近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