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就业下降呈全球化趋势 乔恩·希尔森罗斯(Jon E. Hilsenrath)和丽贝卡·巴克曼(Rebecca Buckman) 《华尔街日报》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已连续38个月出现下降,但一项最新报告显示,制造业就业 问题并非美国的“专利”。实际上,从巴西到俄罗斯,甚至到中国,全球的制造 业岗位都在减少。 纽约资本管理公司Alliance Capital Management LP的经济学家对全球20个主要 经济体的就业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1995年至2002年期间,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 了2,200万,降幅超过11%。 同美国人的传统观念恰恰相反,这项研究发现,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并非最大的受 害者。从1995年至2002年,美国大约削减了200万个制造业岗位,降幅11%。但 同一时期巴西的制造业人数减少了20%,日本减少了16%,中国减少了15%。 Alliance全球经济研究部负责人约瑟夫·卡森(Joseph Carson)说,制造业人数下 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异:科技进步和竞争压力使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能够在减少工人数量的同时提高产量。卡森说,虽然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但 全球的工业产值却增长了30%。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竭力削减过剩的产能。“ 全球有太多的钢铁工厂,太多的汽车厂”,摩根大通公司 (J.P. Morgan Chase)驻香港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师比尔·贝尔彻 (Bill Belchere)说,“随著经济不断发展,制造业将出现新一轮的淘汰。” 1995年至2002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升降百分比美国就业人 数的下降已经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烫手山芋。一些美国制造商和劳工组织抱怨称, 美国的制造业岗位正迅速流失,转移到中国等劳动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卡森说 ,部分美国就业机会正流向中国、印度等低成本的海外地区,这一点无庸置疑, 但这只是局部现象,不能反映全球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貌。 卡森说,“美国政客们抛出的观点是,只有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在不断流失, 而其他国家都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显然是错误的。”他说,“我们的研究发现, 制造业人数下降的现象并非只限于美国。这是多年前就开始形成的一种全球化趋 势。”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主席杰里·杰 森诺斯基(Jerry Jasinowski)表示,他不能接受Alliance的研究结果。杰森诺斯 基一直针对就业问题四方游说,希望获得布什政府的支持。他说,美国过去三年 制造业人数的降幅同1982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降幅相当,足见就业问题之严重。 而中国的制造业人数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幅减少,但过去三年却呈现出上 升的势头。杰森诺斯基说,将全球总的就业下降数字同美国一个国家的数字相对 照,然后说“嘿,一切正常”,这种对比缺乏关联性和说服力。 然而,其他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全球趋势,并得出与卡森相近的结论。例如,经 济合作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经济学 家们发现,1990年至2001年,美国和其他OECD国家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了9%。 同Alliance的卡森一样,他们将此归因于生产率的提高,并指出,在整体就业人 数下降的同时,发达国家正将剩余的产能转向价值更高的产品,如高科技产品。 于今年年初辞职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伯德(Glenn Hubbard)在有关经济前 景的讲话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人们好像把它当成一种独特的美国现象,” 哈伯德说,“但实际上它所影响的范围远远大得多。”他将制造业就业下降的趋 势同上个世纪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全球农业人口下降相提并论。据经济历史学家 道格拉斯·厄文(Douglas Irwin)提供的数据,从1910年到1990年,农业人口在 美国总体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32%锐减至2.5%。同期英国的农业人口比例从 11%下降至2%,德国从34%下降至3%。 哈伯德认为,布什政府不应想方设法保护制造行业,而应当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如设立“再就业帐户”,为需要接受再培训的工人提供资助,尽量缓解制造业工 人向服务业转行的困难。 最近这些研究报告中,最出人意料的结果莫过于中国的制造业就业趋势了。 2000年以来,虽然全球大多数地区就业形势严峻,但中国的制造业人数增加了 250万。然而,如果将目前的就业人数同更早前的数字相比,中国的制造业人数则 大幅下降。从1995年至2002年,中国制造业人数从9,800万人减少至8,300万人 ,降幅达15%,超过其他许多国家的降幅。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仍然规模庞大,效率低下,对该行业 的重组将耗时多年。虽然中国新近成立的工厂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一 些几近倒闭的国有工厂仍然有数百万的下岗工人在努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由此 引发大规模的内部人口流动,并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隐患。 摩根大通的贝尔彻说,亚洲就业人口的减少说明,这些国家正迅速完成从农业经 济向制造业经济的转型,并进一步向高科技和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过度。贝尔彻说 ,“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性。未来新的就业机会将集中在服务行业。” 当然,并非全球各地的制造业工人都面临失业的危机。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 加拿大和西班牙的制造业人数增长显著,虽然两国的基数相对较小。墨西哥在 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人数激增,但随后开始逆转,目前该国制造业人数较1995年 仅有小幅增长。卡森说,上述三国从地区性贸易协议中获益,而1994年的货币贬 值也使墨西哥间接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