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彭德怀、李昌平 作者:吴敏文 历史证明,不仅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而且谁挺身而出为农民说话,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面对建国初期为了高积累对农民进行的剥夺和政策上的重工轻农,名重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常委梁漱溟先生说:农民是在九天九地之下。为此,梁漱溟被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嘲笑道:有的人自以为比我们还了解中国的农民问题,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还当面受到最高领导人“伪君子”、“用笔杀人”等辱骂和攻击。梁漱溟先生的能得善终,恐怕多少是因为他不是党内当权派,影响有限,也不构成对权力的威胁。也使梁漱溟先生能够在多年后回顾这一件史实时自责说:是自己冲撞了最高领导人,才导致了最高领导人的失态并留在了历史中。 面对当年全国不切实际地荒废农业大炼钢铁,彭德怀元帅说:禾撒地,薯叶枯;丁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出身贫苦功勋卓著,曾经被毛泽东以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相赠的彭德怀元帅不仅为此失去所有的职务,贬为庶民,还在紧接着到来的文革中死于非命。 面对农村改革失去后劲,有的地方农民收入不增反降,而农民负担却越来越重,区区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共和国总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共和国总理两次真情批示,并由此引发一场局部的暴风骤雨般的改革。“三农”问题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领导人重点考虑的国计民生问题。可李昌平因触犯了当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受到种种刁难,以致在原来的环境无法生存,不得不去职打工。是农民历来不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还是农民历来太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说话者与惩处这些说话者之间,肯定有一方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