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汇管制正悄然松动 2003年06月23日15:14 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对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仍置若罔闻,但是,中国已经暗暗屈从于在此经营的外国公司的压力,给予他们在持有和兑换人民币方面更大的灵活性。 但这并非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Snow)在最近讲话中表示他所希望看到那种的“灵活性”。斯诺的讲话实际要求中国对人民币进行重新估价并上调汇率。1994年,中国将人民币汇率定在1美元兑8.3元水平附近,之后十几年一直没有大的调整。 毫无疑问,令人困惑的政策及缺乏透明度的官僚作风仍是导致管制极为严格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成为外国公司在华经营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而且,昔日中国外汇体制所起到的防止外汇流失的“虾笼”功能如今已丧失殆尽。专家指出,自从中国于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来,许多技术规则已经改变,这使人民币兑换更加公开化,且兑换也更加容易。 尽管上述规则方面的变化对于放松政府严格的汇率管制并未起到多大作用,但是,目前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是,中国政府已在考虑一旦允许人民币升值,该如何保护中国央行的利益。 某国际组织驻京的一位官员表示,目前根据商业需求来决定谁能留存美元,谁能汇出美元的宽松做法取代了几年前对外汇事务一统到底的僵化做法。 外汇管理措施的一些简单变化包括,通过互联网明确公布企业在将利润汇回国内或进口服务之前需要获得那些许可。其他措施包括,放宽企业兑换外汇的汇率指导区间,这些措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中国政府可能还将推出一些新举措,诸如允许各公司在国内持有较以前更多的美元等,以此帮助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上调后免受冲击。 目前,有多少迹象显示人民币价值被低估,从而推动中国政府作出上述改革尚存争议。但是,鉴于中国央行目前高达3,1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一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扬,中国央行必定首当其冲,遭受最为严重的损失。 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中国外汇管制的些许松动使中国抵御巨额的,且正在不断增加的美元储备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尽管中国央行及其外汇管理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均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放松了部分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 Baker & McKenzie的常驻外汇专家赵炜(Lanny Zhao)称,中国的确拥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而且人民币也较为坚挺。因而,对于中国政府而言,防止外汇外流的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至关重要了。 赵炜所从事的这类职业的存在表明,中国的外汇体制除了人民币汇率外,还有其他很多内容。 上海的另外一家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的合伙人安德鲁·戈德温(Andrew Godwin)称,在中国开展经营遇到的外汇体制方面的障碍常常大于法制方面的障碍。 中国央行发表的官方声明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有利的。 但是,研究中国法律的外国商业银行家、律师和其他一些专家指出,中国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主要与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消除非关税和关税壁垒有关,尽管该贸易组织的规则几乎没有多少要求中国放松汇率管制的内容。 然而,之所以把人民币汇率和WTO问题联在一起,关键就在于中国复杂的货币体制已日益被视为影响外商在华从事商务活动的一个“无形障碍”。 另外,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所抱有的期望一直是接纳中国入世,使其重新成为出口大国和外资积聚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美、欧、日本政府及商业团体呼吁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已经实行的货币制度调整明显最适用于在华运营的制造企业。但汇率放开也适用于金融业,中国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向外国基金经理开放国内股市,并允许中国居民投资于境外股市。待政府完善了允许交易者在每个交易日公布一个以上买入价的计划后,预计各银行在上海进行的货币交易也会变得更为活跃。 货币管理方面,法规上的变化最为明显 同样,对个人来说,购买美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这便是大城市的街巷上不再有黑市货币交易者四处游戈的主要原因。例如,中国2002年签发的大陆公民赴港许可证较前一年增加了50%以上,当年680万个赴港旅行者中每人可从中资银行用人民币购得2,000美元。 企业货币管理规范化改革最为显著,不过这一领域的改革也是最具技术性的。 一位美国的高级商务顾问说,他的感受是,美国企业已学会应对当前的外汇环境。这并不容易,它增加了为达目的所需付出的工作量,但其最终是可行的。 再比如,为了向外国的顾问支付费用而将资金汇出中国在过去是任何人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从来都不清楚哪个部门有权决定哪些无形的进口项目可以合法使用外汇。找对审批机构依然颇费周折。但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涉及多种交易的清单,该清单明确指出获得对外汇款审批所需的条件。 Linklaters的戈德温说,政府正在朝程序化的方向迈进。 从事以外汇结算的业务需要在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这在过去需要首先出据已签署的商务合同作为外汇需求的证明,可谓是本末倒置。而现在,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开立此类帐户,其中包括国内企业。 银行人士认为较大的一项变动是:过去一年多以来,企业在留存美元方面拥有了比以前大得多的余地。企业剩余的外汇仍被自动兑换成人民币出售给央行,但可持有外汇的额度可以依据诸如原材料进口等需要每年进行调整,过去那种武断地根据企业资本总额设定外汇持有比率的做法已经被废止。 虽然这种灵活度受到企业的欢迎,但其产生的影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人民币重新估值的风险被转移到了企业头上,而央行则摆脱了这一风险。 一位驻上海的西方某大银行中国区主管说,很明显,外资企业持有的外汇存款的数额的确是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