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再度进军中国啤酒市场 2003年06月30日17:55 安海斯公司(Anheuser-Busch Cos.)将其在中国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Tsingtao Brewery Co., 简称:青岛啤酒)的持股增加一倍以上,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啤酒行业兴趣日渐浓厚。 安海斯将其持有的青岛啤酒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后,其持有的青岛啤酒股份从原来的4.5%增加至9.9%。这批可转换债券是两家公司去年10月签署的战略投资协议的一部分。根据该协议,7年内安海斯里将把在青岛啤酒的持股比例提高至27%。位于圣路易斯的安海斯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青岛啤酒则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 Anheuser-Busch International Inc.总裁兼首席执行长Steve Burrows说,“在美国本土以外,我们认为中国是啤酒行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该公司说,由于百威(Budweiser)和百威冰啤(Bud Ice)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不俗,自2001年以来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盈利。 安海斯此举再次表明,中国啤酒市场对外国投资者有著很强的吸引力。中国去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国,但对于一些大型外国啤酒生产商而言,中国也是他们一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伤心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外国啤酒商带著开发中国啤酒品牌的梦想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定位不准,他们的努力后来功亏一篑。这些啤酒生产商都瞄准了高价位啤酒,结果销量上不去,一场价格大战下来,损失惨重。九十年代末,英国的Bass Brewers PLC、澳大利亚的Foster's Group Ltd.和丹麦的嘉士伯(Carlsberg)都带著遗憾离开中国。 但现在,这些著名啤酒品牌又要在中国有大动作。不过他们这次采取了联合国内啤酒生产商的方式,以利用后者忠实的客户群体及庞大的经销网络。SABMiller PLC就与华润创业有限公司(China Resources Enterprise Ltd., 简称:华润创业)拥有一家合资公司,对国内啤酒公司进行收购,并利用华润创业的零售网络销售啤酒。比利时的英特布鲁(Interbrew SA)收购了一些中国啤酒生产商的股份;嘉士伯今年也开始了类似行动。 科特勒营销集团(Kotler Marketing Group)总裁密尔顿·科特勒(Milton Kotler)说,从前,来中国的外国公司个个都想创造在全国知名的啤酒品牌。现在的他们可比以前聪明多了,通过收购当地实力强大且拥有忠实客户的啤酒公司,实施逐步深入的策略。科特勒营销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营销和咨询公司,现正活跃于中国的啤酒行业。 安海斯早在1995年就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公司--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Budweiser Wuhan International Brewing Co.),目前的总投入已经达到1.7亿美元。通过在高档商品市场销售百威和百威冰啤,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啤酒品牌。啤酒行业分析师说,安海斯与青岛啤酒的合作是其在中国的另一手笔,该公司在中国的营销和分销力量都会因此大大增强。安海斯未提供具体的销售数据。 当然,这并不能保证外资现在很容易就能徵服中国的啤酒消费者。从洗发水到冰激凌,中国的消费品行业已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国内公司近几年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南部城市深圳到首都北京,中国当地的啤酒生产商都保持著盈利。 科特勒说,即便是外国啤酒品牌不畅销的时候,中国国内啤酒品牌仍然是盈利的。他还对外国公司说,亏本并不要紧,它会使失败者变得更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