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项目经理常来这儿聚一聚,聊什么都可以...

本版版主

bjyr
登录:2015/6/16
次数:1769
注册:2003/2/13
发帖:3910
zqjcep
登录:2019/1/2
次数:1846
注册:2003/5/13
发帖:6068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华师大CTO学院:科创生态建设与创.
宏发电声江玫瑰谈PgMP:“下好一盘.
PgMP:交付能力与创造未来的项目管.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生态系统体系下.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施工总承包管理
圈主:fylm9999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lepu29341
行业:IT软件

HG信用盘0出租
圈主:de123
行业:综合应用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顾雏军的梦:成为第三代企业家领袖 [发表于 2003/7/11]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701   
顾雏军的梦:成为第三代企业家领袖
记者:李明瑜 2003-7-8 15:37:47


天健网消息:无论事后荣辱,因造就“红塔”,褚时健算得上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企业家领袖(无法割裂的国企背景);海尔,尽管遭到一些质疑,依然无可争议地将张瑞敏推上第二代企业家领袖的位置(产权背景是集体);第三代企业家领袖,似乎该从民营企业家中产生了——顾雏军的梦 。

  2003年6月,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斥资两亿,将美菱电器20.03%的国有股收归囊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没有指责、没有质疑,与收购科龙相比,此番并购显得极为平静,为民企黯淡的6月抹出一笔亮色。
  至此,顾雏军旗下已有两个冰箱类上市公司,800万台的冰箱产能,4个冰箱品牌(科龙、容声、美菱、康拜恩)。冰箱业“四大天王”(海尔、科龙、美菱、新飞)中的“两大”归属“顾家军”;顾坐拥中国冰箱业40%的江山,距冰箱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目标咫尺之遥——再增200万台生产能力。

  6月16日,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在科龙总部接受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专访。


警示:不要戏弄规则

  《证券市场周刊》(以下简称周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无论是首发还是并购,都把民营企业家与公众投资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曝光的几率大增,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你眼里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顾雏军(以下简称顾):我认为应该注意规范,不能拿规则当儿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有一定资产规模的人,千万不要拿规则去赌——赌注太大。我曾对部下说,不要拿规则当游戏。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我认为戏弄真理是极危险的事情。如果有人无视牛顿定律,愣要只身从25层高的楼上跳下来,地心引力所产生的加速度一定会导致其摔死。
  我在国外生活了10年,学会在法定的框架内做事,而不是跳格——游戏法律框架。我在国外受到很多教育,其中之一就是你只可以做法律允许你做的事情。
  周刊:你受过正规教育,无可否认在某种行为之前就已三思,为什么在收购科龙时引起轩然大波?
  顾:收购科龙的时候,我曾遭遇了一场媒体质疑,4个交易日就令格林柯尔在香港股市的市值蒸发了11.3亿港元。按当时的本意,我拿自己钱收购,我凭什么要说清楚我自己钱的来历?后来我发现,就算拿我的钱来收购,一样还得说清楚。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在国内,还有比法律框架更厉害的,就是舆论监督。
  我原本以为,我收购关你什么事儿?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科龙卖给我,应该是科龙担心,怎么也轮不到新闻界担心,因此我们采取了媒体问什么我们都不说的原则——无可奉告,结果吃了大亏——铺天盖地的质疑来了……
  周刊:作为传媒之一,我不得不说,公众非常关心你的“第一桶金”是否干净。毕竟,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税收、监管等几乎所有的规则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你也许理解,你所生活过的英国,几乎人们兜里的每一分钱,都得有个明确的出处。
  顾:后来我明白了,中国跟西方不一样,还有另外的规则要遵守。现在,你们媒体所有的问题我都得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新闻界不应该关心我有没有钱。比如,我买一辆车,应该是卖车的人担心我有没有钱付款;可现在国内的新闻界经常对卖车的说,哎,你不能卖给他,他可能没钱付。在国外,新闻界对公司并购主要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你会不会裁员,第二你会不会做一些有污染的投资。新闻界关心的是社会效应,一项收购会不会对社会产生负效应?

原始积累:难以逾越的阶段

  周刊: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都有过很不规范的行为,你在原始积累时的过程是怎样的?
  顾:原始积累问题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因为我不是在中国完成的这个过程,没资格回答。我回答得不合适的话,会被外界引为攻击的口实。
  周刊:自我评价一下,科研人员的你和企业家的你有什么区别?
 顾:我始终认为,我的制冷剂是第一流的,还不仅仅只是用“一流的”来评价。我在科研领域很自信,而经商的本领很一般、很平庸。我觉得我当科学家,要比我当老板要称职得多。在热力工程理论界的地位,远比我现在担任的科龙董事局主席要称职。
  我之所以下海,是因为当年做研究的时候,实在太穷了,经不起诱惑才经商的。老实说,当年的我没有任何念头要成为亿万富翁,根本目的就想是生活宽裕点,那时老是钱不够花,月底时跟人借钱的日子很难过。经商后财富越来越多,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结果。
  周刊:学者经商无可厚非,但成功者并不多见。
  顾:我认为,学者经商最难克服的阶段就是原始积累。一般来说,学者的胆子都比较小,准确的说法是比较谨慎。我收购科龙时觉得有了100%的把握,如果有90%的把握我都不敢做。
  当年收购科龙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如果我当时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去想该怎么做。
  我之所以幸运地抓住了机会,是因为我的专利好歹卖了一笔钱,有了这笔钱,才七辛八苦地开始经商了。我对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也能经商的人很尊重。

备感失落:希望被看做科学家

  周刊:你认为你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顾:我算不上是个企业家,至多是个不受重视的科学家。
  我在热力工程界有三个成就,一个是“顾氏热力循环”;一个是温度、比容和压力新的状态方程;还有一个是结构热力学。全世界也就那么100多个状态方程,但好的方程也就五六个。我相信我的状态方程精度很高,在热力学里有一定的地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我也很看重我的这些成果。在科学界,“顾氏热力循环”还有很多反对的意见。反对毕竟意味着重视,而另外两个成果连反对的人都没有,大家都不认,当然就很不舒服。我相信,我在后两方面的成就远比头一个大得多,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这样认为。
  周刊:“顾氏热力循环”是否被命名过?
  顾:大家都知道毛瑟枪要捅半天才能打一颗子弹,但毛瑟枪就是毛瑟枪,你不能说毛瑟枪是别人的枪。“顾氏热力循环”不存在命名问题,只存在效率高不高的问题。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界可以讨论“相对论”的对与错,不能说这个东西不是爱因斯坦研究的。你可以说“顾氏热力循环”错了,但不能说“顾氏热力循环”不是我的。就好像我儿子跟我姓一个姓一样,这还是一个问题吗?

收购:有利润才好睡觉

  周刊:收购美菱,付款方式是否与收购科龙时相同?
  顾:收购美菱是现金支付,美菱没有太多的大股东欠债。
  家电行业有应收款是很正常的,每一个经济行为都是有风险的,不能说你什么风险都不承担,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我收购科龙是为了卖制冷剂,可一个冰箱只用100克制冷剂,就算科龙都用我的制冷剂,我能卖到哪儿去?一台中央空调要用一吨的制冷剂,一个楼里就有一个中央空调,这才是我们的主要销售对象。我们格林柯尔是做中央空调制冷剂替换的,无论是收购科龙,还是收购美菱,都跟格林柯尔的主营业务挂不上太多关系。
  周刊:有人猜测,你对美菱的购并有“离婚”的可能?
 顾:“离婚”是不可能的。在国外,收购一个企业再把它卖掉,很正常。对我来说,这不是选择。我的目标是要做1000万台冰箱的生产能力,要在国内做到冰箱业老大的地位。你认为我会把美菱卖了吗?
  周刊:为什么是1000万台,是你的吉利数吗?
  顾:事实上,只有到了1000万台的规模,企业才有足够的稳定性。到了这个规模,竞争对手降价我可以不降价,我不怕。而我一降价,对手就得跟着降,否则他就完了。对我来说,把冰箱做到1000万台的目标肯定是不会变了。只有做到这个目标,我才觉得睡觉塌实些。我是知识分子出身,每年的利润都悬着,肯定不舒服。空调弄不好今年要全行业亏损,而冰箱能赚钱,我要是做1000万台的冰箱,每年稳赚5-10亿元。当然了,到了1000万台是不是有它的不稳定性?也有可能,但是我先达到再说。以我目前对冰箱行业的理解,到了1000万台就会有一个塌塌实实的利润。
  周刊:1000万台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50%,这会不会形成垄断?
  顾:不可能,冰箱业只会相对稳定。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最终目标是50%的份额,目前我们已经接近40%。达到最终目标,问题不大。对于垄断问题,我想有竞争就不会出现。现在我们有四个品牌,通过收购,最终可能有五六个品牌。
  周刊:提到收购,为什么外界总是怀疑你是否有足够的收购资金?
  顾:我想是由于格林柯尔的业绩下滑的原因吧,但格林柯尔业绩下滑是上市公司那块,这跟收购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从来不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们用的是个人的钱,用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大家关心这个问题没意义,我们有钱多收购些,没钱少收购些,另外你们还可以看到,我们从来都没有拿股票去质押。我们所有股票都是“自由状态”的。
  周刊:后面的收购有没有时间表?
  顾:我们不是投资公司,不存在哪一年有多少任务,必须收购多少东西,我们是自由的。其实,我内心最想收购的是美国的大公司,可我没钱啊,想想而已,没办法。GE家电、GE电灯,加起来每年的销售额是90多亿美元,你也可以收购,但得有钱才行啊。你要问我想不想收购GE,我肯定想,但我没钱,我肯定就收不了,想也没用,所以我只能做我能做的事。

资本运作:顶多算个木匠

  周刊:外界评价你是资本运作高手,你觉得你是吗?
  顾:说我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实在高抬我了。也有其他媒体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说,关于资本运作的定义我都搞不准确。对于资本运作,我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那就是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把它的主营业务拿出来,装进另外的业务,然后达到配股的要求,再从股市里拿钱回来,这是我现在所理解的资本运作。而我们收购一个公司,目的是为了把他的主业做强做大,应该算做是产业整合,而不是资本运作。
  现在科龙连配股权都没有,我只能老老实实把三年业绩做好,三年后,达到规定标准了,才能进行配股。如果达不到标准,还不能配股,因此我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进行资本操作。称我为高手,受之有愧。

  周刊:听说你正在与下一个收购目标谈,胜算有多大?
  顾:现在还谈不上有明确的收购目标。收购美菱我们谈了13个月,老实说,在谈判成功前的最后一分钟,都不敢说这东西已经是你的了。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要收购谁,我认为那是在误导投资人。大家都是上市公司,如果八字没一撇,就瞎嚷嚷,我个人感觉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我们从来不这么做。没成的事情,就没有可以拿出来说的价值。就像青年男女谈恋爱、结婚,在结婚前一分钟分手的,也多得是。如果那个男的老早就带个女朋友出来晃悠,说要结婚了,我认为是别有用心的。

  周刊:有可靠消息说,你们在国外正在进行收购谈判。
  顾:是的。如果谈成功了,我们恐怕要把国外的生产线搬到国内来,在当地只保留销售、研发系统。在国外收购很麻烦,要涉及到劳工问题,这更复杂,很不轻松的事情。
  周刊:你们在跟谁谈?
  顾:在泛泛地谈,也没具体到哪一家。肯定不是大公司,大公司我收购不起。我们收购的目标是小公司,区域性品牌。

  周刊:为什么不在当地生产?现在许多家电企业都到国外投资建厂去了,也许是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也许是另有策略,海尔的海外投资发展得就很快。

  顾:海尔是大企业,我们没法比。当然,对于家电企业海外投资,我是有不同看法的。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作为制造业的一员,我无论如何不会把企业搬到海外去的。

人生目标:第三代企业家领袖

  周刊:在你收购美菱之后,冰箱行业的格局被改写,市场,我指的是商品市场,会有什么反应?
  顾:行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四大天王”还是“四大天王”,只不过其中的两家会出现联动。除此之外,没有太大的差别。
  周刊:在科龙、美菱重组前,冰箱业的老大是海尔,现在你成为了冰箱业的老大,假如你是张瑞敏,或者说你与张瑞敏更换一下位置,你会采取什么应变措施?
  顾:我想我在那个位置上肯定做不好,因为他那个企业的规模太大。对于那么重要的位置,我还没想到要去怎么做。对你问的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到现在我都没去过海尔。
  周刊:收购在你做大企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评价说,褚时健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领袖,张瑞敏是第二代企业领袖,那么对于资本时代的企业来说,第三代企业领袖会是你吗?
  顾:你可以那么认为,我可没那么说!我曾多次向各界朋友表示过,在中国大地上,打造出一个世界一流制冷家电企业,是我多年以来的执着追求。我要整合的不仅是冰箱行业,而是整个制冷产业链。当然,我有信心成为第三代企业家领袖。

顾雏军简历

  顾雏军,43岁,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程硕士学位,格林柯尔制冷剂的发明者和专利拥有人,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办人,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香港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
无事心静坐,有福方读书。
人生,是最重要的项目。
zhangqingjian@fawdde.com
18004090333
QQ:285858355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zqjcep


职务 论坛总版主
军衔 主帅
来自 辽宁省
发帖 6068篇
注册 2003/5/13
PM币 17711
经验 11695点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