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的49岁现象 更新时间:2003年07月14日12:45 中国大陆大城市的中年人出现所谓的“49岁现象”,许多人在49岁左右就健康出问题,甚至病重去世。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社会学专家认为是生活压力造成,并呼吁中年人改变生活观念,才能应付压力,恢复健康。 英年早逝的原因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有一个怪现象:在一些知识分子集中的研究院、科研所、大中学校等单位,许多早些年退休的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老知识分子还健在,而在职的49岁左右的中年人却有的已早卒了。 在更广的层面上,中国各大都会也有许多49岁左右就逝世的中年人。他们大多事业有成、子女长成,看起来生活安定,并没有早逝的原因。 不过,研究这个“49岁现象”的专家却指出,实际上这些早逝者都面对事业、家庭和生活的绝大压力,而他们却没法以自己固有的观念应对和排解生活压力,因此,格外容易积劳成疾。 专家指出,这种49岁早逝的现象,有其现在的社会因素,也有些历史根源。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认为,现在49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大多数在身体发育时期,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1959至1961年),普遍身体基础不够好。 而且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还曾上山下乡,青年时期经历过较多的磨难。在以后的返城、求学、工作中,他们较其他人付出过更多的努力。他们的特殊经历,促使他们养成一些观念:例如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在生活上对自己也很苛刻。 在今日的社会,许多中年人在他们的工作单位里,已经成为骨干,承担着最重的任务。但他们在社会、家庭中,也承受着最重的压力。他们在事业上对自己苛求,不注重健康保养,一味拼命地工作,开夜车、不休息是常有的事。 在家庭里,这些人大多在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的情况下,却不懂得或不舍得利用已有的社会条件,雇用保姆来减轻家庭、生活负担,仍然事事处处亲力亲为。他们很多人都是亲友和同事公认的所谓“单位一把手,家务一把手”。 中年人应改变观念 专家指出,中年人长期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特别容易在精力、体力上透支,从而积累起患病因子来,在健康上发生“49岁现象”。 专家建议,中年人应改变旧观念,雇用家政服务人员来减轻负担。具备买车能力的中年人也应考虑买车,不必每天上班下班,都“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地挤公车,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广州的家政问题研究人员说,每年有成千上万农村劳动力进城,雇一个保姆只要每月几百元,加上供吃、住,也不会超过1000元。而在广州,中级职称的中年人收入在3000元以上,高级职称的更在四五千元左右,雇用一个保姆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房间少的人家,也可以请钟点保姆工。 专家劝请中年人要想得开,放弃旧观念,从生活上解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