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商业新思维 正如2002年揭示给我们的:开放赐予我们机会,也使我们身处的商业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变幻无常。如何迎接不确定性的挑战?这里有10条“新思维”帮助我们成为下一轮的赢家。 现在是2003年,过去10年来全球最寒冷的一个新年。从技术股泡沫的破灭,到“9·11”,衰退一步步加深。安然式的丑闻接二连三,股票市场狂跌不止,失业率已经达到20年来最高点,全球经济的“厄运循环”看起来还没有停止。1990年代以来的乐观主义荡然无存。世界已从黄金时代直接掉入了青铜时代。 另一方面,中国则在刚刚度过的WTO元年里,亮出了真正的起飞姿态。世界的目光正转向这里同时拥有的巨大市场和廉价而上进的人力。开放,以及自身现代化释放的双重牵引力,使人们已不满足于谈论2002年中国的GDP增长率(比此前最乐观的估计还要高),而是:中国能否以8%的速度,再增长20年?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大的变量,同时,跨国流动的资本、人才,以及国际市场也与中国从商者亲密接触,成为决定他们成就的也许是最重要的条件。饥饿的跨国公司已经押下重注,他们相信WTO规则将帮助其最终克服中国的特殊性。而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如联想、TCL、华为、中海油等,也正跃跃欲试,准备进入全球食物链。在这个一体化的大市场上,集中了全世界最丰厚的资源、最优秀的头脑、最出色的企业、最著名的品牌和最具野心的战略。 我们身处的这个商业世界,是比过去更坚固了还是更脆弱了?不知道。唯一肯定的一点,是它的量级骤然提升了。喧嚣与骚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落,危险与机会,都同比地放大了。它变得更加充满可能性,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对趋势的体认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宝贵。彼得·德鲁克强调:“领导艺术就是远见。”毫无疑问,在混沌不明的2003年辨认航向是件困难的任务。但谁能保持对未来的敏感,谁能以开放的心灵面对新思维,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的赢家。 那么,究竟该怎样把握不确定性,怎样创造新的生意模式,怎样参与新规则的建立,您不妨审视下列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并非来自《环球企业家》的凭空设想,恰恰相反,它们来自于商界本身,来自于那些穷追变化脉动、不断批判自我和辨认新消费者的商界领袖、管理思想家和业界新生代。《环球企业家》从他们千头万绪而且不无个性化的尝试中,辨认出普遍适用者。它们中有些已为绩效所证明,而有些只是初现端倪。有一条可以肯定,它们一定是具备未来性的。 首先,我们需要更谦卑的领导。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充斥着太多的谎言和傲慢。我们不需要到处做秀的企业英雄,我们希望他们更加真诚和务实,勇于承认错误。将德行和责任感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把你的公司变小。利用充分的授权和严格的监管评估体系,让组织变得更加敏捷灵活。 重新审视你的渠道。不要让它成为你的投入包袱,而要让它成为你的竞争优势。 到海外去。做些尝试性的收购,获取那些关键技术和全球化作战经验。 学会通过你的服务而不是产品收钱,同VIP客户建立长期的经济联系,记住他的名字和电话,多多问候。 和你的上下游结盟,学会妥协和宽容,确保这种联盟能够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不要因为钢铁、纺织、石油这样一些行业传统就轻易放弃。高科技并不见得挣钱。 及时充电,每个月向你的员工推荐一本好书,让培训成为公司的例课,使整个组织里不再仅有你一个大脑。 告别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当技术发展进入平缓曲线时,尝试用体验经济代替产品经济,设计出真正不一样的产品。给用户更多的自主权。 找那些能够挽起袖子和你一起工作的咨询公司。相信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当你觉得某方面有所不足的时候,找个专长于此的咨询“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