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世界最紧张的焦点是位于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这块地区是以色列军队在一九六八年的“六日战争”时,从埃及手上夺下来的。 十一年后,双方终于能够面对面坐下来开始望洋兴叹判。但是埃及坚持要以色列归还整个半岛地区;以色列说办不到。 有人问双方为什么坚持他们的立场。 埃及说:“这块土地在法老王时代就属于我们。它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尊!” 以色列说:“放弃西奈就如同放弃我们的盔甲。如果埃及拥有西奈,他们的坦克车随时都可以打过来!” 眼看事情要僵,甚至可能又引发战火,门突然打开,双方和平地走出来了!最后这个难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埃及不总统萨达特回去对他的人民说:“整个半岛都不给我们了!” 以色列的总理比金则对人的民众说: “不错,但埃及同意把西奈的大部分划为‘非军事区’。所以沙子上虽然插着他们的国旗,却不会有他们的坦克!” 这五个故事可以说包括了我前面所说的各种“沟通的原则”。 想想! 如果第一个故事里的厂长跟员工正面冲突起来,不是两败俱伤吗? 他很聪明,知道共同意识、同舟共济的道理。敞开自己的胸怀,坦然面对大家,说出自己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最后把工厂分给大家,由大家决定大家的前途,也把原来抗议的群众变成共患难的朋友。 所以,他做到了双赢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