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在南方为何没有市场? 据传,央视春晚刚刚落下帷幕,郎导就在第一时间接受某网络娱乐频道采访,公布由某调查机构抽样调查出的高达95%的观众收视率。一份关于央视春晚收视率的调查表,显示,春晚在北方地区收视率超五成,东北三省收视更是厉害,辽宁收视率最高达88.9。但是,南方地区收视率却呈下降之势,甚至没有超3成,海南收视更是只有1.3,相差80多倍!看了这样的数字,我们不禁要问:平均95%的高收视率从何而来? 2008年春晚的收视调查,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显示,央视一套的春晚直播在青岛的收视率和触达人数百分比均为最高,其中收视率达到38.73%、触达人数更是占青岛总体电视收视人口的73.61%。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也创下了2400万的收视人数,为所监测各省/直辖市/市最高。春晚时段的天津电视观众中,70.7%的人收看的是央视一套的春晚直播。而央视大本营北京地区,当天春晚的收视率为28.15%,比青岛市场低了10.58个百分点,位列第七。相较北方市场而言,南方地区观众则并不热衷春晚节目。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数据表明,广东地区的春晚收视率在所有的监测市场中是最低的,仅为4.59%,其中东莞更是低到了0.1%。 每年的春晚,商家给央视投入巨额广告费,央视春晚有高达数亿元的广告费收入,缘于它的高收视率作为强力支撑。有网友就说,调查机构公布09年央视春晚收视率时,同时应该公布详细的分省统计数据和调查方法,以正视听。否则,来年谁还能信他们发布的类似信息,谁还舍得出如此天价广告费。如果,以虚假的高收视率获取巨额广告费,属于违法的商业欺诈行为。 春晚为何在南方没有市场?对于南方观众来说,探讨春晚是乏味而不是有趣。正如每年网上评论春晚新闻跟帖中,有很多南方读者说“还谈春晚干什么?我们已经不看春晚了。”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春晚的节目和语言越来越偏离南方,几乎成了北方观众的专场了,这跟春晚的“全国性综艺节目”的理念不符。 央视春晚特别是语言类节目极浓的北方味儿,语速过快,加之直播未加字幕,再逗乐的小品南方人根本听不懂,也谈不上引来会心的欢声笑语。也有网友指出,春晚如果小品消灭掉方言才能有出路。当年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在南方还是有很多人看的,虽然当时普通话推广还没有这样好,但还是能听明白,也能笑起来,后来都换成了北方方言,南方人就很难听明白,就干脆不看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近几年的春晚多是北方节目,东北方言的相声小品,京片子的调侃,二人转,大秧歌,有南方特色的节目凤毛麟角,顶多几段越剧。偶然有个把南方方言节目,也是以讽刺为主的把“舌头捋直了再说”的“鸟语”。诚然,北方语系固然要比南方话好懂得多,但是一味地讽刺南方方言竟然成为近几年春晚的“保留节目”。 北方人喜欢曲艺小品,于是每年的春晚几乎是老套套,舞蹈节目加小品或相声。当然,相当多的南方观众也喜欢北方小品,但是若是没有创新和突破,就很容易产生距离感。前几年奇志大兵带有南方特色的相声很受欢迎,他们的走红,其内因不在乎满足了观众的新口味。 现在春节晚会最大的问题不是北方观众的“挨骂”,而是南方观众的每年流失,是南方观众对春晚的遗忘,骂不骂并不是评价春节晚会节目好坏的重要标准,不骂或许不代表满意,而是心死与放弃!春晚在南方越来越没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