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需不需要文理分科?是分文理科好或是不分文理好?近几年来国内的争论愈来愈烈。争论的正反方都穷尽了各自的论据,无非是“提高素质说”、“减轻负担说”、“兴趣说”和“就业说”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版本。争辩的双方都是以施教者的身份或者是以管理教育的官员的权威身份在大发议论,而鲜有人从被教育者受体本身的生物学、生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思考和探讨高中生究竟该不该文理分科。 早在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巴浦洛夫就已发现,人的神经分三种:抽象思维型、形象思维型和综合思维型。抽象思维型宜于向理工科发展,形象思维型宜于向人文学科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的加德纳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有的人是数学智能占优势,有的是语言智能占优势。这是高中文理分科的根本的深层的脑神经学与生物学的原因。我探索研究二十年,研究成功了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现在已经能从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对巴甫洛夫提出的“三种神经思维(智力)类型”和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进行直接的测量了。从而证实了巴甫洛夫三种神经思维(智力)类型说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从二十年来研究测量的40000多个样本中,初步分析归纳出:在人类总数中,数学抽象思维者占25%左右,综合思维者占25%左右,语言形象思维者占50%左右。这就解答了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中小学生都普遍认为数学难的问题。因为只有25%的数学抽象思维型的学生学习数学游刃有余,成绩优秀;25%综合思维型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在中等与良好;而占总数约一半的语言形象思维型的学生学习数学非常困难,成绩非常差,这部分学生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学不好数学的。有的语言形象思维型的学生学习数学非常刻苦努力,但付出的与得到成绩不成正比,往往事倍功半。但语言形象思维型者的智力并不低,且不乏非常优秀者,他们只是数学不好。他们的文科都非常优秀。他们往往会在文学、社会学、艺术、哲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如毛泽东、邱吉尔、普京、赖斯、琼瑶、郁达夫、钱钟书……都无不如此.以上都是属于语言形象思维型者中伟大的人物,他们有大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成功了。但对众多的一般的小人物而言,面对的将是学业的失败,是自认为自己智力低,不是学习的料,而过早的弃学谋生。这对他们将造成终生的心理阴影。有自杀倾向和自杀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发生在这些学生当中。可以说,因为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与课程安排已经造成了无数的人间悲剧……!这样的人间悲剧再也不能在我们的国家在发生了。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也完全可以做得到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并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因为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可在一个孩子刚出生时就能提前鉴别出其是抽象思维或是语言形象思维智力类型,这样就可以对不同智力型的孩子施以不同的引导教育,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所以,文理分科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从此也可以看出文理分科,至少是从高二再开始文理分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紧迫性。理论上初二就应该文理有所分开或对数学成绩加以更加科学的权重。 可以说,高中文理分科,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做法,是符合学生智力类型分布科学规律的,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但不幸的是,在我国实践了多年的高中文理分科,从1999年左右起,我国的教育领导部门就已下文指示,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消文理分科,而改为“3+x”,即所有的学生都要一样的去学数学,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权重都变成了一样。这貌似提高了教育素质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则是真正的不平等,至少是对占学生总数50%形象思维者的不公平。因为他们的基因已决定他们无论如何也学不好数学的。这就犹如对于一群男人和女人下了一道命令:为了体现公平,现在每人必须扛数袋100斤的大米入库,否则中午不得吃饭。女人不擅长扛大包,但擅长做精细的工作,如在厨房做饭或裁缝衣服什么的,如果要求她们和男人一样扛大包就是对她们的摧残。而在教育上,如果不分文理科,不降低数学成绩的权重,对数量占总人数50%的形象思维型的学生就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摧残!就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反动,也是对因材施教的反动。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文理科分班会降低学文科者的自然科学素质。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学人文学科的,能了解熟悉一般的定理定律公式什么的即可,没有必要去把时间大量的花费在事倍功半的学科上。已经毕业走入社会的学人文学科的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走入社会之后,有多少地方能应用上高深的数学知识呢?如被誉为当代大儒的钱钟书先生,虽说他数学一塌糊涂,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当代的学者大家。上海的韩寒,数学也是一塌糊涂,但丝毫也不影响他写小说,并且在中国已小有影响。 也有的人会说,文理分科,使学理工科的学生文史知识缺少,降低了文化素养。这种担心也是大可不必的。他们的文史哲知识就是相对少一点,一般也是不会影响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只要他们的专业知识底子厚,积累多,都会在不同科学领域做出优异成绩。至于科学大家,他们一般都会自觉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史哲素养的。 纵观现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大部分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文理分科,或采用不同方案来降低考试时数学成绩的权重比例。《参考消息》2007年1月29日刊登了《印度降低数学成绩权重惹争议》的文章,附在后面,大家可以一读。从中也可看出,文理分科的难题同样困扰着世界其它国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望我国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能从中悟出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