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发表于 2003/9/4]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3426 |
|
通常我们说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率是只有60~70%左右,但是我觉得很多情况下就是原来做整体项目计划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风险的错误估计所导致的,这是不是可以说项目的不成功首先是因为开始项目计划的错误(不合理)导致的呢? 现在有所谓xp之类的流程来逐步迭代开发来避免计划的不合理性,但是对于一般习惯来说,客户或者市场部都希望一在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功发布,也就是说一个具体的项目计划,这个好像是一个悖论,以你的经验,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
-------------------------------------------------------------------------------------------------------- 学海无涯乐作舟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
|
楼主
lzj_zzelw

职务 无
军衔 上士
来自 广东
发帖 220篇
注册 2003/3/10
PM币 1059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4]
|
也希望蔚林魏教授能够解答一下,谢谢!
|
-------------------------------------------------------------------------------------------------------- 学海无涯乐作舟
|
|
1楼
lzj_zzelw

职务 无
军衔 上士
来自 广东
发帖 220篇
注册 2003/3/10
PM币 1059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4]
|
要是软件开发的成功率有60%-70%,那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比例了。2001年美国Gartner Group对美国500强(Fortune 500) 的IT部门作了一个调查,失败率是72%。 项目的成功不单是能够依时,按预算完成,还需要能够达到指定的功能和质量,完成项目的最终目标,带来期待的效益。要单是指依时和按预算便是成功,那么这比例定然会高很多。 项目的失败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和准确的工作量评估。工作量是按个别的经验和对工作的实际需求来建立,而项目计划的完整是依靠项目开始的时候是否能够抓紧客户的实际需求。纵然能够抓紧客户的实际需求,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但组员的技术质素与工作量也有直接的关系,还有是如何管理客户的企盼,如何建立验收和移交的指标,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等,这都会影响一个项目的成败。所以要从立项到移交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进行全面的监控,范围的管理,问题管理,全面的沟通,并实行风险评估和特发事故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才能够让项目成功。 目前国内所选择的种种方向,不能解决基本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改善国内的软件开发企业的效率和成功率,需要加强开发技术人员的基本能力(我指的不是技术上的能力,而是沟通上的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立项流程、工具和方法。更需要利用过去项目的历史数据和经验来加强工作量估算的准确性。 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包括工作量和客户需求)来进行立项,才能够有把握把项目发布,让项目能有成功的机会。 黄绍良
|
|
|
2楼
黄绍良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篇
注册 2003/8/26
PM币 868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5]
|
不过现在在软件开发中很多都开始使用类似xp,agile等方法;而这系列方法就是要求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而改变。比如说计划里本来希望找到5个程序员,而实际只有可能招3个,这个计划就不合实际了。类似的情况也有很多。而且关于项目失败,有种情况是如果我们在早期发现这个项目做下去必定失败而提前终止项目的话,那这个项目应该说不能算失败的吧,因为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
|
-------------------------------------------------------------------------------------------------------- 学海无涯乐作舟
|
|
3楼
lzj_zzelw

职务 无
军衔 上士
来自 广东
发帖 220篇
注册 2003/3/10
PM币 1059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5]
|
根据Gartner Group 的指标,中途结束项目也算是失败的一种。重要的是为什么项目需要在半途完结而不继续完成,那是因为发觉项目不能达到原来的要求和商业效益(除了因为政府改变有关法律而导致项目从有商业效益变成没有任何商业效益的例外,但这种情况不多见,重大法律更改以前会有报道,在项目开始前的可行性报告也应该考虑有关报道所导致的项目风险)。 要是在项目开始前能够进行有效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不单是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商业的可行性,投资的可行性等多方面),那么便不应该开始项目。大部分项目中途放弃是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范围,而范围随着项目的进度而改变,从技术,投资,商业效益等多方面去评估,单看不到项目继续下去能够为企业带来期待的效益,或者投资比最终的效益为多,才会决定放弃项目的延续。 要是在开始前能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范围,能够有一个完善的计划,有一个全面的可行性报告和商业文档(Business Case),那么便不会导致项目失败。也只有全面抓紧基本的技巧,才能够提升国内软件业的发展,才能够面对国际需求而晋身国际软件开发的行列。 黄绍良
|
|
|
4楼
黄绍良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篇
注册 2003/8/26
PM币 868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5]
|
在补充你所列举的例子,资源不足而导致项目延误是否算是失败?在项目初期计划的阶段便需要理解整个项目资源的需求,单应在建立项目基线前明确的知道如何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项目所需的活动,要是从一开始便资源不足,那么你的基线便应该反映有关的风险,把资源变成风险而建立有关的策略来降低这可能性。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项目的基线(Baseline)是衡量一个项目的成败的指标。在项目开始前项目经理要跟项目赞助人和项目涉及人共同确认这项目的基线,以后便应按项目管理的体系执行,全在于项目经理如何能够监控进度,范围,投资,资源,技术等方面,和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来完成项目的指标。 黄绍良
|
|
|
5楼
黄绍良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篇
注册 2003/8/26
PM币 868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9]
|
根据数据:2001年美国Gartner Group对美国500强(Fortune 500) 的IT部门作了一个调查,失败率是72%。 作为500强,我想他们的管理应该不会很差,技术力量不可谓不足,国内的软件企业跟他们比起来就是各方面都欠缺了,那样的话失败率可能就是90%左右了。 软件开发从传统的瀑布式-》cmm-》rup-》敏捷开发。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然而中间的思想我觉得就是以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度量软件开发是一个不很适当的方式。 第一次项目立项的时候就决定了整个项目计划、资源、范围和进度,但很多这个时候都只是项目经理或者领导的良好愿望,72%的失败率我想证明了这种良好愿望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偏差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项目开始的时候可以有良好的愿望,但是依据这个良好的愿望来决定项目的成功与否是不很合理的。
|
-------------------------------------------------------------------------------------------------------- 学海无涯乐作舟
|
|
6楼
lzj_zzelw

职务 无
军衔 上士
来自 广东
发帖 220篇
注册 2003/3/10
PM币 1059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9]
|
对于72%,我想在中国,不应该用这个做为判断标准,和美国软件产业的成熟度有大的差异,而且是根据500强统计结果,所以我认为这个数值的参考价值并不大,我估计的数值可能比楼上的更悲观,成功(理想化的基线实现)率有5%就不错了。 不过有另一种说法,就是项目时间/成本/质量只要不达到成倍的突破,软件项目就算成功,据说就是这样的标准,统计下来的成功率也达不到30%(统计环境:美国)。
|
-------------------------------------------------------------------------------------------------------- ****有问题,找IT项目管理****... ITPM在线:QQ群-8721636;BB群(msn)- group3730@bbqun.com ;高级M群(msn)- group151431@xiaoi.com (PMP+5年以上PM经验,需验证!) One Aim,One God,One Life. || 最爱:偶家阳阳 || 博客:愚人camer || MSN:camellxr@hotmail.com 
|
|
7楼
camer

职务 无
军衔 上将
来自 广东
发帖 2745篇
注册 2003/3/3
PM币 14759
经验
|
|
Re:请教黄教授一个问题
[回复于 2003/9/9]
|
需然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并不像基建项目那么高,但也不用灰心。 项目的成功关键除了在立项时有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外,最重要的是项目经理是否能够灵活地利用知识体系中的理论。项目管理是技巧的应用,也只有经验和交流才能够提升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能力,从不断的学习中改善本身的管理灵活性。 我负责科技项目的管理已经有二十多年,到今天我还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够让完成项目的目标。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新挑战,不在于项目的大小,挑战在于其他的因素,像组员的技术能力,项目赞助人的认同,项目涉及人的投入,科技本身的进化,分包商的素质和经验等等,让项目管理成为一门管理艺术。 黄绍良
|
|
|
8楼
黄绍良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44篇
注册 2003/8/26
PM币 868
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