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因读书而改变 文:一怡已奕 父亲是老牌的高中毕业生,听村里很多长辈讲,父亲高考时是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上的榜。但在政审时却被人告了一状,说我那老实巴交的教私塾的爷爷是台湾的特务。于是,父亲只得回家务农。于是,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那个赤着双脚在农田里劳作,挑着担子在小道上行走的坚实的背影。 但在村里人的眼里,父亲始终是个读书人。读过书的父亲,后来去了学校教民办,再后来通过考试转为了公办,既而成为一校之长。因为读过不少书,父亲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因为自己出众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家乡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改变了许多农家儿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因为父亲,我就喜欢上了读书,因为在我小时候,家里就有很多的书。 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捧着书一本本地看,不用吃饭,不用睡觉。那些在记忆中已经泛黄的书页,给我的童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只要有书看,我就会象和尚坐禅一样,呆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对我如此痴迷看书,母亲颇有些无奈。因我是家中的老大,那时候是要承担带弟弟妹妹的职责的。而我只要一碰到喜欢看的书,就恨不得一口把它给吞到肚子里去,对旁边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时间长了,弟弟妹妹也免不了有一些小意外发生。妈妈虽是无奈,却从没因在我读书的事情上责备过我,这也助长了我痴迷看书的嚣张气焰,甚至因看书而逃避做农活的事情也是有的。 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农村的孩子没有哪个不做农活的,相比之下,我已算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父母只是在的确忙不过来的时候,才吩咐我们帮忙,因而我们总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游戏。 记得有一年仲夏,正是农忙的时节,父亲和母亲又要出去忙活了。而我一早吃过饭后,就捧着一本书在房里看。母亲在外面喊我去帮点什么忙,我却实在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就闷声不响,没有答应,又担心母亲一会要进来找,就拿着书,悄悄的从楼梯爬到楼上去了,躲在一个装谷子的大木桶后面,继续看我的书。 妈妈喊了几声,见没人答应,真的进房间来找我了,还上到楼上来寻。吓得我大气也不敢出,猫在木桶的后面纹丝不动。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恩,奇怪,明明刚才听到楼上有响动的,是不是有老鼠啊?”然后就下去了。 这件事情,在我成年后,曾作为爱读书的典范,被我当成故事饶有趣味的讲给总不爱看书的弟弟听。每次母亲总是在旁边静静的坐着,微笑着望着我们。等到弟弟也成年了有了孩子,回忆起我们的童年趣事,我还常爱把这件事拿出来讲。有一次,在疼得失去感觉的白色的灯光下,失去母亲陪伴的父亲对我说,其实那天你母亲是知道你藏在木桶的后面的,只是为了替你掩饰,才说是听到老鼠弄出的声响。过后你母亲常对我讲,孩子这么爱看书,就让她看吧,地里的活,能忙得过来的我们就自己做好了。 我看着镜框里的母亲,依然静静的笑着望着我.那笑容,成了一副永恒的画面,从此烙在我的心里。 小时候读书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三四年级开始的。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开始涉猎更多的书籍。四大名著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嚼完的,但也只是留下了粗略的印象。在十几岁以后,开始多愁善感的我,没事就捧着红楼梦重读,看一次流一次泪,为黛玉的命运伤悲。我的性格开始被文字修饰得更加细腻,情感被文字整理得更丰富。因为爱读书,我学会了用理性带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周边的事物。在初中的三年,学校每年举行的语数外竞赛,我总能在语文和外语中获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也成了走出农门的让乡亲们羡慕让母亲骄傲的女儿。 因为爱读书,我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