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替了日本的逆差地位 “与中国之行相反,在布什访日的行程中,经济议题不会占去美日首脑的多少时间。华 盛顿几乎注意不到美日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精研日本问题的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亚洲 和经济事务高级研究员爱德华·林肯(EdwardLincoln)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布 什强调了和小泉首相的友谊,祝贺他最近的大选胜利,感谢他协助美国向伊拉克出兵, 同时为美日最近签署的双边安全协议喝彩。” 日本是布什对亚洲四国进行访问的第一站。在11月16日到达那里之前,美国媒体已经公 布了他要发表的讲稿。其中,美日的经济议题并不明显。 然而,在这样的友好气氛中,林肯说:“布什还是会提出一个美日双方争执不下的贸易 问题,那就是多哈会谈上日本不愿在减少农业补贴上多做让步。” 削减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以使贫穷国家的农产品在全球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是中国、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于2001年多哈会议提出的要求。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在农 业补贴问题、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及降低农产品关税等问题无法达成共识。2005年10月10 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RobPortman)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美国准备在2010年前削 减60%的国内农业补贴。但他同时强调,美国的牺牲是有条件的,他要求欧盟和日本要减 少农业出口补贴的80%。 “布什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大力敦促小泉让步,但是以我所知,他不会这样做。”林肯进 一步解释说,总体上讲,在美日关系中,日本支持布什总统进攻伊拉克。小泉首相和英 国的布莱尔首相是布什这一中东政策的两大支持者。因此,布什非常高兴看到日本的这 一政策。在这样的安全合作背景下,虽然不能说美日间的经济问题将会被忽略,但至少 也是要私底下安静地试图解决问题。在布什的对日政策中,经济议题是排在安全议题之 后的。” 除了农业补贴问题,林肯认为日本在近期的贸易表现上没有什么可让美国挑眼的。 “日本银行在过去18个月中并没有干预货币市场,因此,美国很难对日本做出调控货币 的责难。同时,美日之间的另一个争执点是日本禁止了美国牛肉的进口。但根据独立于 政府以外的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JapaneseFoodSafetyCommission)最近的一项的报告 显示,这一禁令已经快要解除。”他总结说。 旅居日本15年的日本修道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王伟彬对此看法稍有不同。他对《华盛顿 观察》周刊说:“日本人很注重公民健康问题,这是它至今不愿在美国的牛肉进口上松 手的缘故。双方的这一争端虽然有所缓和,但是还不能达成最终协议。” “美国对日本一向是两手政策。”王伟彬将视角拉远,“一方面,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拉 日本,在东亚遏制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弱化双方的经济问题。美日贸易逆差虽然大, 但说到底,日本人不喜欢美国货并不是因为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美国产品本身质量不 好,也不合他们的口味。”作为贸易专家,美国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University) 经济系教授卡德·波恩(ChadBown)特别研究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日贸易关系 。他在这一问题上得出了和林肯不同的结论:“历史就好像在重复它自己。当年日美间 的巨额贸易赤字让两个国家经济关系紧张,主要的工业部门是汽车;如今,中国取代了 日本在贸易赤字排行上第一的位置,同样也是在汽车零件业(我推测今后会发展到整个 汽车业)。于是,现在的日本不再和美国有什么大的贸易冲突,它的贸易逆差已经屈居 于中国之后了,让美国人不满的只是坐在首位上的中国而已。” “其实,贸易赤字和美国国内巨额的预算赤字紧密相连。”波恩对《华盛顿观察》周刊 说,“伊拉克战争、社会保险计划等让布什政府债台高筑。国内的巨大开支刺痛了议员 们的心,让一再攀升的贸易赤字更显得不可接受。人们在高额赤字上往往会混淆不同问 题之间的区别。于是,在寻找财政问题的罪魁祸首时,中国就成了最鲜明的目标。换言 之,美国需要中国做这只政治上的替罪羊。” 如果说,中国换下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眼中钉”,那么中国要卸去这个“罪名 ”的办法是否就只有等待下一个国家在出口上超越自己?波恩的答案是:“我希冀加强 教育能让美国人分辨事情的原委。” 林肯则提出了更加积极的看法:“当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需要降低贸易壁垒的时 候,它或是自愿这样做,或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如此。以日本的经验来看,从1950年 代~1980年代,它的贸易保护势力非常强,尤其是日本国内都是推崇保护主义的。美日 之间经历了很长时间、很艰难的谈判才迫使日本开放市场。可以说,日本更多地是在外 部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 “以我的观察,中国在这一点上和日本有所不同。以过去的改革经验来看,中国政府更 愿意开放市场,理解经济走向世界的价值,并积极把经济纳入法治轨道。很典型的例子 就是中国积极加入WTO,并且表现得很不错,贸易壁垒也在逐渐下降。”他说,“然而, 中国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关税仍然偏高,不知未来减少 壁垒的力度会如何。但相比于日本的被动,我觉得中国只需要15年就能解决如今和美国 的贸易争端。” 对于美日贸易问题,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亚洲研究项目主 任易明(ElizabethEconomy)的立场恰恰是林肯和波恩的中和,但说到美日关系,她更愿 意跳出经济范畴,从总体上评论。她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日本是民主国家,又 帮助美国在伊战中出兵,在亚洲的环保问题上也是主力军。六方会谈上,日本坚定地站 在美国一方,和中韩成为两个阵营。不仅如此,布什总统和小泉首相良好的私人关系也 让他们交流起来更加容易。但是,布什这次访日也会提点一下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 ,美国并不希望看到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太过恶化。” 曾担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的鲍泰利(PieterBottelier)在《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 时说,“我更担心的是美国会利用这次访问更强有力地推动和日本之间地安全部署,毫 无必要地对抗中国,从此造成东北亚地区更多的不稳定。美国需要地区稳定,但是稳定 不应该靠对抗中国来获得。当然,如果中国很明确地做出一些侵略性的动作,或是对此 地区不负责任的行为,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 李焰,《华盛顿观察》周刊第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