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娃哈哈和达能搞的满城风雨,当然真实内幕也许除了宗庆后外谁也搞不清楚,但中国优势品牌被国外企业收购或者兼并确实不争的事实:
先看看达能:
●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
●2004年,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到2006年4月,达能增持光明股权达到20.01%。
●2006年7月,法国达能以持股22.18%的比例成为中国汇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2006年12月,达能与蒙牛组建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致力于酸奶等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
●200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
所有中国目前饮料、果汁、纯净水几乎到处是达能的影子。
其它:
欧莱雅并购日化品牌小护士。
强生并购大宝。
而这两家都是在中国前一段时间低端日用化妆品销售前两位的企业。
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
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南孚2003年被海外竞争对手吉列控制,再到今年收归宝洁
重工业方面:
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
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
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
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
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
美国凯雷收购工程第一品牌——徐工机械
外资频频并购的案例大多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制造业、流通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如汽车、电信、啤酒、饮料、日用品、机械、大型综合超市、医药行业等。在饮料行业,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洗涤用品市场上,美资宝洁公司如今占有中国洗发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中国流通领域的零售企业15强中,外资企业占了10强。
徐工被凯雷收购,不啻于一场行业地震。原本以卡特彼勒和沃尔沃为代表的外资巨头、徐工为首的大型国企以及三一重工等新兴民企“三分天下”的行业格局,从此成为外资的“一股独大”。有评论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沦陷了。”据凯雷购并徐工的顾问介绍,作为一家财务投资者,凯雷的强项并不是产业运作,将来肯定会选择套利退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把徐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与并购主体徐工机械合并,寻求海外上市获利退出。”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外资的入侵可能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心理还是挺别扭,对于国人辛辛苦苦帮衬成长起来的优势名牌就这样不经意的沦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