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三重境界 [发表于 2010/12/17] 状态 开放帖 浏览量 1882 |
|
该帖子同步发自:(项目管理培训师大联盟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历史上,有关三重境界的提法很多,比较经典的有:
宋代禅宗认为,修行的第一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三重境界中都有一个“空”字,每一重境界体现的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理解。第一重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千古难题;第二重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重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了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唐代王昌龄也提出过“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神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的三境说主要由熔裁佛学“三识性”而来。所谓“诗有三境”,指诗有三种审美心灵品格与境界,而从佛教的美学角度分析,所谓“物境”、“情境”,仅“物累”、“情累”而已,惟有“意境”作为“真”境,才是无悲无喜、无善无恶、无染无净、无死无生之空灵的一种“元美”境界,
不仅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至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真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他讲的是治学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是做学问的起点。 第二境界是应深思熟虑,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第三境界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有人总结过销售人员的三重境界:坐人、作人、做人。第一个境界是“坐人”。“坐人”的概念比较直白,就是坐下来的人。作为销售人员的第一项功夫就是能够理解客户,赢得客户的认可,在客户的面前坐下来。第二个境界是“作人”。这里的“作人”是作关系,销售活动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会处理人的关系,有跟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三个境界是“做人”。无论任何事归根结底都会落实到“做人”的层面,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端的。销售人员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觉悟,他需要不断地思考:客户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与客户做生意?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除了钱之外,我们还要追求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将促进销售人员向更高的层面迈进。“做人”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道德层面。就是说作为销售人员来讲,为人的基本原则必须非常明确,他要清楚地知道:什么钱是可以挣的,什么钱是不能挣的,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彻底明白了这些问题,做人就会有原则,就会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长期地坚持就会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形成正确的人格取向。第二个层面是价值层面。无论是谁要获得客户的认可,都需要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且是创造与别人不同的价值,或者是超出别人的价值,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销售最高境界是“做人”,“做人”就是要有原则与价值,透彻地觉悟这一点,将会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培训师,我时常听到培训圈内的人讨论培训的三重境界的话题。有人提出,培训的三重境界的第一重是学形式,看视频,拷资料,不管适不适合,先存起来再说,以后可能会用得着;第二重境界是学方法,透过课程的表象形式看到本质,学习到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重境界是学心态,指揣摩授课老师讲课时内心的状态和思维方式。同样的形式、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环境,不同老师讲授的课程课堂效果可能会千差万别,体味这种差别背后的缘由,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而在我看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应该有以下的三重境界:
一定要有行动,这是第一境界。行动指行为的改善,落实在行动上。刚开始可以是模仿,然后渐渐变成习惯,带来个人行为上的改变。培训就是为了促进学员行为的改善。
要有顿悟,这是第二境界。渐悟和顿悟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主张日积月累、由浅而深的常规之道的是渐悟。顿悟即习佛上所谓的“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即所谓“一旦豁然贯通”(朱嘉)、“发明本心”(陆九渊)或“反求本心”(熊十力)的功夫等。在中国现存的培训教育中因循理性思维的一般局限,人们多对认识“顿悟”的一面视而不见,或者视之为神秘的东西的而予以回避。所谓顿悟,是在渐悟基础上飞跃。顿悟是从更高、更深的角度看问题,换一种视角看问题,改变自己原有的视角,发现新的世界。
最后,共享学习得来的知识并且借此影响周边的人,是培训学习的三种境界。他人也因为你的分享而改变。人们因为共享知识和经验,形成组织内部的互动,产生1+1>2的效果,使得知识倍增。学员也通过影响他人使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南方日报)
|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
|
楼主
项目管理培训师大联盟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25篇
注册 2010/7/26
PM币 106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17]
|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顿悟了,直接到了第二层空间! 现在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顿悟了,所以马上就到了第三层空间。 个人觉得,培训的最高境界是盗贴空间,从其他地方转贴过来,与大家共享,即省事,又能增加PMB....
|
|
|
1楼
wml

职务 无
军衔 主帅
来自 江苏
发帖 2621篇
注册 2004/8/5
PM币 1819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0]
|
太玄乎了,实际可操作性不是很强
|
|
|
2楼
ininn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江苏省
发帖 29篇
注册 2010/12/20
PM币 2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1]
|
理解。
|
|
|
3楼
kobes

职务 无
军衔 无军衔
来自 山东省
发帖 3篇
注册 2010/12/21
PM币 1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1]
|
好经验,值得推荐
|
|
|
4楼
kenlc2008

职务 无
军衔 无军衔
来自 上海市
发帖 3篇
注册 2010/12/21
PM币 5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1]
|
太牛了你
|
|
|
5楼
williamc2003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上海市
发帖 6篇
注册 2010/12/21
PM币 10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2]
|
我觉得 就是转贴,那也是给我们带来方便啊,我们至少可以在一个地方看到想要的东东,不用自己去找啦。 而且转贴的贴子也不是论坛管理人转贴,他们会有自己的贴子,都是会员转过来和发上来的原创哦。。 这一点,大家还是都要理解的。哈。。。
|
-------------------------------------------------------------------------------------------------------- pmp是什么 项目管理越来越受青睐! 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进时代进步 智鼎东方PMP认证培训 QQ:188269850 13621116468 http://www.pmp.wisdomoriental.com/
|
|
6楼
aurapm

职务 无
军衔 上士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382篇
注册 2010/9/7
PM币 555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2]
|
最近在研究周易 看了这个帖子才知道 原来万物都是相通的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
|
7楼
宋宝贝

职务 无
军衔 一等兵
来自 北京市
发帖 68篇
注册 2010/11/6
PM币 86
经验
|
|
Re:培训的三重境界
[回复于 2010/12/22]
|
1楼犀利。
|
|
|
8楼
淡眉毛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陕西省
发帖 10篇
注册 2010/12/22
PM币 16
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