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中期对外战略的西向方针 中国的西方问题很复杂,说复杂也简单。 我之所以认为西部问题复杂,是由我国西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决定的。那就是处在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上。 中亚在目前的亚欧大陆版图上的战略价值,有点类似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就是“地处四方之中,可以合天下之全势。中原四通八达之地,为四方联系的枢纽。由中原趋周围地域、由周围地域趋中原,都很便捷。其形势与周围地域息息相关。中原有事,必涉及四方;四方有事,必影响中原”。 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中亚地区四面被围,东有中国,南有印度,北靠俄罗斯,惟有西面没有地理大国,但却与最为凶险的地区,“全球石油动脉”中东地区接壤。那里正是美国和世界各大国所梦寐以求的土地。可以说中亚将是一个激烈的角逐场。在这里各大国之间的斗争是明确和直接的。 1、 俄罗斯中亚策略简析 对俄罗斯来说,中亚地区是他最后的防线和扩充势力的机会。苏联解体之后,由于俄罗斯国力的大幅滑坡,导致俄罗斯几乎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不仅如此国内也同样面临着民族分裂分子的威胁(前段时间普京曾经改革了俄罗斯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其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断高涨的今天,俄罗斯的“腹部地带”变得非常脆弱。如果中亚被美国掌控,对其腹部进行渗透和促其分裂,那么俄罗斯就又会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民族和国家复兴就又成了泡影。因此控制中亚局势,保持稳定。以保证自身安全应该已经成为了俄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加上中亚地区可以作为未来俄罗斯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国内经济危机的转嫁地。除此之外,控制了中亚还可以形成对中国的包围,控制中国和印度两个核大国的陆地石油输入线路,东南可以直接威慑到中国和印度。向西可以威胁脆弱的中东。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俄罗斯绝不可能不懂。因此我认为中亚地区在俄罗斯战略决策中的位置就如同台湾在中国的战略决策中的位置一样。属于国家的核心利益范畴。因此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染指此地。 但现阶段俄罗斯还不能完全掌控中亚,缺乏同美国抗衡的实力。因此我认为俄罗斯最可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在中亚建立几套不同性质的集体同盟体系,分别是俄国同中亚国家的单独联盟,也就是中亚合作组织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后的新联盟。以及同中国甚至印度结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在未来甚至可能成立包含欧洲在内的合作组织,当然也可能有某个组织邀请美国参加,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组织对俄罗斯来说是具有不同意义的。 首先机制最健全,效率最高,权力最大的一定是俄罗斯单独同中亚国家建立的联盟。因为这个是俄罗斯影响中亚的最重要工具,没有任何其他大国插足的余地。其次与中国甚至印度结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将会是合作最广泛,并且唯一能够具有“军事力量”的合作组织,因为只有联合了中印的力量俄罗斯才能够在中亚保持驻军,同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抗衡。并且借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中印的合作用能源利益保障两大国对中亚稳定和承认俄罗斯地位的承诺。最后俄罗斯也不能够完全排除美国在中亚的势力,造成事实上同美国的全面竞争,因此我倾向于俄罗斯还会在经济领域或者新技术领域同美国或者欧洲结成一个能够对话的“论坛机构”当然其作用主要就是利用其资本和技术,仅限于经贸领域的“论坛”。 但中亚各国也对自己处境有一定的认识,不会甘心成为俄罗斯的附属国。相反,各国都希望此地能够成为平衡各大国之间利益的缓冲地带,这样各国就可以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因此保持中亚各方势力的平衡将成为中亚国家的外交原则之一。以防止形成美国或俄罗斯独霸中亚的局面。这也决定了美国不会在中亚完全消失。以及中国可能会在中亚得到更多的利益。 2、 印度中亚政策简析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最有实力加入大国俱乐部的新贵。但是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印度向外扩张的道路注定是崎岖的。因为它的东北与中国接壤,而东面的东南亚又是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按目前的中缅关系来看,印度几乎没有向东扩张的机会。如果印巴没有分治那么印度很可能会以准“伊斯兰第一大国”的身份向西推进,扩张其势力范围。并且很容易同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达成联盟。但是由于印巴分治之后在很多原因作用之下,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堵住了印度西扩的可能性。因此印度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与巴基斯坦和解,并且迅速与其展开合作。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的宿怨加上很多不确定的外因作用,要想与巴相逢一笑,不是轻松的事。 处于发展本国经济和构筑战略石油体系的目的,这使得印度具备逐鹿中亚的主观条件,但就是缺少一个机会,因此我认为印度会很高兴能够加入到中、俄的上海合作体系当中,获得梦寐以求的在中亚地区的发言权。而美国也乐意让印度加入到上海合作组织之中牵制中俄。印度的加入会让整个南亚的势力变得更加均衡。而对俄罗斯来说,印度的加入也有好处,一方面,印度也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稳定,促进其本国经济发展。并且基于对石油和市场的共同需要,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作用,更有利于俄罗斯扮演协调人的角色。因此对俄罗斯也会欢迎印度的加入。对中国来说,尽管印度可能会削弱中国在上海合作组当中的作用,但也是利弊兼有的。比如印度对于美俄任何一方独霸中亚都是一个牵制,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印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掩护,便于我国隐性调节各国利益关系。这对对我国就是利的一面。 3、 美国的中亚政策简析 我认为美国的中亚政策到目前为止与俄罗斯进入了胶着状态。从反恐之初到乌克兰颜色\革命胜利期间所取得的战果正在逐步消退,俄罗斯在中亚的卷土重来让美国也一时陷入了防御策略之中。现阶段美国肯定在积极制定新的应对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夺取里海附近的石油资源同时防止俄罗斯控制中亚。最低限度要把中亚和中东分割开。使俄罗斯、中国、印度都不能借助中亚地区近而渗透至中东地区。并加紧对中东地区完成实际控制,颠覆对美国不友善的国家。将石油资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说起来真的让人难以想象,世界头号强国在石油面前恰恰是最脆弱的,是世界上对石油依赖度最高的国家,如果有哪个国家能够控制中东的石油,那真的牢牢卡住了美国的脉门了)。我认为美国的首选策略就是在伊朗阿富汗一线建立战线。牢牢守住这条“红线”不能允许中俄印任何国家插手红线以西的事务。 同时尽一切可能平衡中亚的局势,防止中俄瓜分中亚或者共同主导中亚地区。尽一切可能削弱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也就是削弱上海合作组织。 另外美国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破坏中亚地区国家的稳定,因为中亚地区的混乱将直接干扰到中俄的国家安全,并且这种安全隐患给美国以反恐为名义的渗透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如果渗透成功将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和西部边疆的国家安全,因此我认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威胁是美国暗中进行的颠覆和破坏活动致使中亚国家的不稳定。 4、 试析我国的中亚政策 我认为近期我国的中亚政策的核心将是两点:1、优先解决石油问题后,主张中亚地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2、借印度、俄罗斯之兵稳定西部抵御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安全两个领域里都不称霸,都不当头。但要用一切手段防止美国成功的破坏中亚地区的稳定。 把石油问题排在首位,我觉得是当前的石油储备形势的客观需要。前文已经谈过,这里主要谈后者。为什么要提出门户开放与利益均沾呢?这个策略是当年美国人在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所提出来的,其用意在于表面上是为了调和列强之间因为势力范围和利益不平等而发生的争执和冲突,能够保证列强之间势力的均衡,维护和平。实际上是使没有任何势力范围和军事实力弱小的美国能够借其他列强的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同其他列强一起侵略中国。这个政策的妙处就在于当各个大国之间的势力不平均,并且互存敌意的情况下利用大国矛盾为相对弱小的国家创造机会。而当前的中亚地区正是大国之间利益和势力不均衡的状态。我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就是石油、经贸、国家安全。这三者的实现都有赖于中亚地区的稳定。与我们相似,俄罗斯和印度利益的实现也有赖于中亚地区的稳定,只有美国可能是一个破坏性因素。因此我认为我国的策略要以稳定东亚局势为基础。 其次,因为俄罗斯、印度、中国都将中亚地区作为自己的重要市场,三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肯定会导致贸易上的摩擦和冲突,而这种冲突对目前处于发展中的三国来说都将是严重的问题。对于中印两国,很可能一笔小小的粮食贸易就关系到两国几千万粮农以及中间商的全部财产。所以我国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和减少与俄罗斯和印度因为贸易而发生的冲突,能够预见风险,同时把可能出现的冲突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第三,我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理论上的假想敌之一。现阶段在我国尚未完成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法发展尚未完全走向良性轨道,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善,政府执政能力尚未达到最佳,为了保障我国的改革顺利完成,巩固经济建设成果。此时绝不能给美国或者任何国家以妖魔化我国的口实或干涉我国事务的借口。所以我国西亚政策的第三个重点就是要尽可能隐蔽在俄罗斯甚至印度的身后,绝不直接干涉中亚事务和明确的扩张主张。 基于这三点,我认为我国最好的中亚策略就是学习当年的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与利益均沾,即能够平衡俄罗斯和印度的利益还能够满足中亚地区国家发展经济的要求,而且促进了当地局势的稳定。可以说对我国是最为有利的。 中亚策略的另一个方面是防御性的。除了前面主动积极地稳定局势,我国必须时刻警惕美国的破坏和干扰。我认为此地区的局势混乱只对美国有利。因此我国要时刻团结俄罗斯和印度,使这两个国家能够同我国一起稳定本地区局势。要注意的是虽然俄罗斯最希望能够在中亚地区驻军,但如果由他主持就等于是把自己推向了直接同美国竞争的pk台。因此俄很有可能借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共同协作贯彻和实施驻军的政治意图。这对我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一举措很有可能把我国和俄罗斯牢牢的拴在一起,从而将俄美关系中间人的角色拱手让人。那时我们将失去中间人角色所能够得到的一切利益。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方法仍然是站在幕后,借印度甚至联合国的力量来达到驻军维护稳定的目的。尽量防止同俄罗斯过分紧密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证本地区稳定。通过谈判桌而不是解放军发挥我国的作用。(当然我们需要用解放军来解决谈判桌上的问题)要牢牢把握住自己不结盟不对抗的策略底线。 (今天看到新闻上说中国拟收购伊朗价值千亿的油田,看来我国的石油外交又上层楼,但不知美国将有何对策。) (四) 南方政策 我认为南方政策是我国崛起战略的重点。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是因为我认为南海地区可以成为我国未来的石油战略储备区和我国领海安全体系的另一个基础。而且东南亚地区同样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对我国这样一个石油需求大国来说,自家门口的石油资源自然是志在必得。而且就目前的石油形势来说,只有我国牢牢控制住了南海,才能够保证在战略石油储备上的独立地位,不再受制于人,不再承担石油风险。 同时东南亚还有丰富的橡胶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最重要的是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在世界经济链条上处在中国的后方,这里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制造业体系,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只有在这里我国尚不完善的制造业和科技企业才能够赚取到高额的附加利润。换句话说我国的经济要逐步实行走出国门的转变这里就是我国最佳的商品市场和一部分制造中心。 同时东南亚国家的农业潜力相当大,可以大大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全可以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粮食储备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国南海策略的最终目标是要完全掌控南海,但是目前又不能直接同美国争霸,也不能够个任何国家以中国崛起威胁论以借口。而且南海没有其他大国能够加以利用,这给我国的决策将带来巨大的困难。因为美国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与我国交锋,而在缺少其它大国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借助的力量不足,给我国的决策将带来很大困难。而如果扶植本地区国家则完全有可能成为有实力的“骑墙派”,反而给自己制造了障碍。如果将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拉入本地区,又会造成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也不利于我国长远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