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英才网对15个行业的1500余名企事业职员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白领在这个新年来临之际感到焦虑。事实上,年关焦虑症袭击的并不只是白领,职场中人在这岁末年初之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年关焦虑的困扰。要平安度过心理年关,不妨给自己备点精神年货。 每到年末,公司领导总会要求员工做年终小结和明年展望,由于网上随手拈来的各色模版和往年大同小异的文本积累,要完成这么一篇千字文并非难事,但撇开视“总结”为任务的情绪,在平静之后,认真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是不是也会发现别有一番焦虑在心头呢。 成就焦虑:今夕是何年 主袭人群:职场白领焦虑指数:★★★★★ 典型案例:“年终小结这类东西是例行公事,但认真地回顾我这一年,突然心里感 到很恐惧。” 文小姐是一家外企的品牌推广及营销管理人员,一年到头,整日都是提着笔记本电脑在总公司与合作单位之间穿梭,同事给予她的评价是:敢与老板试比忙的打工仔。倒不是有多么敬业,关键是事情总也做不完。 周六,当记者采访文小姐时,她正在赶一份活动策划,一边飞快地敲着键盘一边快人快语地说:“这是老板关照今天晚上之前要发出去的。”由于工作量大的关系,文小姐练就了一口机关枪似的“文式”口语,说话频率极高,不仅如此,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早已习惯。当问到为什么在年终总结时心里会感大恐惧时,文小姐深深地呼了口气说:“虽然每天都忙得转不过来,但仔细回顾一下却说不出我这一年究竟忙了些什么,有什么成就。每天都在做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不仅消磨了时间,也消磨了工作的激情,一年下来,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没做成,一点长进也没有,那不是都在白忙吗,这大概就是人家所感叹的碌碌而无为吧”。 点评:也许说到工作现状,很多人都会用“忙”一字以概,然而,若是真让大家整理出手头的工作,仔细盘算一下这一年所成就的事情,不少人都会感觉有些迷茫。年初时信誓旦旦地定下职业发展规划,年末总结时却突然发现忙碌一年,自己好像还在原地踏步,职位、收入、能力乃至生活等等都与当初的壮志豪情相去甚远,这一年来几乎没改变,一时茫然,心里陡生焦虑。职场上不进则退,心中那份恐慌无以言状,只剩感慨:岁月蹉跎,忙碌后不知今夕已是何年。 应酬焦虑:今夜你会不会来 主袭人群:有一定职位或销售、公关人群 焦虑指数:★★★★ 典型案例:“我现在一听到手机响就紧张,手机铃声设置的‘月半弯’原来是我最喜欢的歌,现在成了我最害怕听到的声音。” 张先生是去年被老总提拔为市场部副经理职位的,自打他坐上这个位置,各色各样的饭局就慕名而来,起先,他还以为是公关上必要的礼节,不想这一发而不可收,最近,又到年关时,应酬更是多得变本加厉,来势汹汹。从部门职员的“欢庆宴”到公司领导的“孝敬宴”;从各部门间打的“友谊牌”到对外公司的“公关牌”,总之,一周七天,三、四个晚上的应酬是躲也躲不了。 对于张先生工作之外时间的忙碌,张的妻子也颇有微词,整天凑不到一起吃顿晚饭还是小事,有时候就连过节时“走亲朋访老友”的重要节目,也因为他的应酬而大大缩水,每次应酬回来总是满身的酒气、满嘴的烟味,这让张先生的妻子对张的健康很是担心。妻子的不满,张先生是知道的,但身在其位,有许多身不由己。生存在觥筹交错之间,挣扎于礼尚往来的轮回,张先生颇感身心疲惫。现在,张先生的办公桌前用上了儿子的课程表,每日每夜的安排赫然写于纸上,不为别的,只担心哪次疏忽不知不觉中怠慢了谁,生出些是非,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点评:辞旧迎新是表达谢意、联络感情的最好名义,于是各类名义下的宴请纷至沓来,稍有职权的职场人士以及以客户为衣食父母的销售人员等都难逃一轮又一轮的应酬侵袭,为权的、为利的各有其主。一来一往敬不完的酒、说不尽的话,能喝半斤却不得不喝八两。这样的应酬让人欲“逃”不能,请客的、被请的还不得不为之焦虑:“今夜你会不会来”。 前途焦虑:敢问路在何方 主袭人群:有一定工作经历的职场人群 焦虑指数:★★★★★ 典型案例:快到春节了,按理说应该对这一新的开始充满期待,而李先生却表现得忧心忡忡,惟恐一醒来就到了新的一年。李先生是一家国企的项目经理,让他如此担心的原因出自于2006年底老总的一句话。由于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公司老总拟定在春节过后有一次部门的调整工作,将一些不产利润或是利润相对较小的项目归并到其他能力较强的项目组,作为辅助发展,李先生所负责的项目今年没有完成预定指标,属于可能被归并的项目之一。没了主打的项目在手,李先生这一项目经理就形同虚设,要选择新项目就意味着一切都要重头开始,从新技术的开发到重新联系客户,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而如若跟着原来的项目走,那么他的职位也等于是一种变相的降级,何去何从成了李先生最近最头痛的事。 这些天,李先生也曾通过网络寻找一些适合他的职位,他说,如果有合适的,可能选择在新的一年里“跳一跳”,虽说转投新东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就李先生的个人情况而言也有不小的损失。李先生在现在的单位工作了7年,再奋斗几年就可以争取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无论是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李先生对现在的单位都相当熟悉,如果在这时候换一个单位,李先生就如同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小伙儿,一切还需要重新积累。 点评:是去还是留,这是年关时困扰着大多数职场人的关键问题,选择留在原单位难有新突破;选择跳槽新单位又面临着一切重头来过和成本损失的风险,不甘心继续平庸又不敢于急冒风险构成了他们对前途的焦虑。眼看春节在即,一切应该有个定局,没有应对的措施就等于被动地接受,心存忧患中只求能找到一个出口,一条指明前途方向的出路。 财务焦虑:让人欢喜让人忧 主袭人群:不擅理财的公司职员焦虑指数:★★★ 典型案例:俗话说,年底总算账,王小姐的这本经济账不算还好,一算吓一跳。在过去的2006年一年里,由于姐妹们争先恐后地嫁为人妇,加上自己平日里的消费无度,王小姐一年的存钱计划再告泡汤。 王小姐是普通的公司职员,被同事们戏称为新新人类,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工作后不久便沦落为“卡奴”———各类美容、健身的会员卡应有尽有,丰富了钱包的厚度,相对应地减少了人民币的存量,前一年,她成功将自己嫁出闺房之后,又顺势戴上了“房奴”的帽子,每月在并不十分富足的零用资本中还要抽调出一部分还房贷,这样一来,王小姐的经济状况就更捉襟见肘了。 元旦刚过,紧随其后的是中国人十分看重的春节,王小姐原本有许多计划,要出去旅游给自己放假,要给弟弟妹妹们压岁钱,要备些年货招待人,当然必要礼节上的礼品也是少不了的,粗略算一算,让王小姐倒吸一口凉气,看看自己工资卡上的钱早已所剩无几。现在她最大的期望就在年终奖上了,希望公司能给个漂亮的数字,缓解一下紧张的经济状况,可是今年的工作表现连王小姐自己都感到不怎么满意,还迟到了好几次,想来,全勤奖是难到手了。 点评:年终奖是大家努力一年后的最大期盼之一,发不发年终奖、发多少、怎么发都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否有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是否业绩不够突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到手的年终奖,看看工资条上的阿拉伯数字,想想过年时面临的大成本支出,年终奖这一“资产主力支柱”怎能不让人欢喜让人忧呢。 考核焦虑:拿什么奉献给你 主袭人群:初入职场且自信不足的人群 焦虑指数:★★★★典型案例:这些天里,蔡小姐的日子可不好过,不是因为别的,正是一年一度的考核把蔡小姐折腾得放不下心来。蔡小姐是公司的客服人员,按照公司规定,每年岁末年初,都要参加以部门为单位的绩效考核,以此来作为发放年终奖的一个标准,不仅如此,考核等级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每个部门都要有至少一个A档和D档,被评为A档的员工可以参加全公司的等级考核,竞选优秀员工名额,而被评为D档的则要统一参加公司培训、考试,若考试不合格,则面临着换岗以至于辞退的命运。这一项考核标准虽然施行多年,但每到考核的时期还是不能让员工们适应,总担心着自己会成为出局的那一个。 蔡小姐并不是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去年的一次过失,把部门经理给得罪了,虽然当时蔡小姐并没有将此事挂在心上,但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她不得不为自己能得什么等第焦虑,依照规律,员工的考核表首先是由部门经理填写的,如果经理对曾经的事耿耿于怀,在考核表上,摆她一道,那么蔡小姐想要翻身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了,即使最后参加培训考试合格了,背着个D档员工的称号也并不是件光彩的事。 点评:绩效考核是各公司用于衡量员工一年工作情况的量化表现,原本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机制,不想融入了太多主观因素的考核工作如今成了职场人的心理负担,由于考核成绩直接关系薪酬多少和职位的升降,考核不合格者甚至可能丢了工作,因此,年关的绩效考核成了职场人又一放心不下的方面,每个接受考核的员工在诚惶诚恐间真恨不能拿一切努力奉献给一个体面的成绩。 专家分析“年关焦虑症”是一种心理失衡的表现。 一些人在年关遭遇心理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年关之际,许多单位的体制、人事往往会在这个时期有一个调整。而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最大压力源来自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想干得出色,不想让上司的期待落空,并争取提薪升职。企业中能人甚多,这样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竞争感增强了,同时压力感也增强了。 其实,心理压力早已存在,只是到了年关,积累了长时间的压力愈加凸显出来,会出现“年关心理失衡焦虑症”的各种表现,许多心理脆弱者甚至会一蹶不振。据调查,在罹患心理疾病的职业人士中,50%以上的人是在年关的岗位调整中被蒙上心理阴影的。 专家提醒说,春节将近,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心理困惑开始集中显现。年终岁末,在热热闹闹准备置办年货的同时,不妨备一点“精神年货”,比如保持平常的心态、参加各类运动减压、与亲朋好友畅谈等,以保持生活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