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的11项原则 很多人一直把管理当作一项处理人员关系的工作,实际并非如此,企业管理是一种机制,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企业任何部门出现问题,都可归咎于管理资料的失败――推销人员未完成任务,原因不外乎几方面:商品无竞争力、不了解自己的市场、服务水平低下、不了解推销技巧、缺乏热情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管理者的无能――商品无竞争力是决策失败,不了解市场表明管理人员的盲目性,服务差说明管理思想有问题或组织不力,推销缺乏力度说明有关人员缺乏培训,监督或待遇不公平。 对任何企业来说,它的产品都不是有一个销售部门或一些推销员就能卖出去的。企业首先要生产或经营顾客需要而不是企业认为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是管理者的任务,而这种管理资讯职能就叫“市场营销”,由于它的目标性更强,更贴近顾客需求,因而作用更大。至于推销只是销售手段的一种,企业若想只靠推销员的努力来获取利润就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战争的胜利不是靠士兵流血牺牲换来的,它取决于作战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短兵相接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胜负在计划实施时已经决定了,这就是有那么多以少胜多战例的原因,商战亦如此。 可以说,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整个命运;市场营销是一种更先进、专业、有效的销售管理方法;售出产品,是企业的目的,推销则是实现销售的手段之一。至于营销与推销之间的关系嘛,若把营销作为一种理论,则推销只算得上一个技巧而已。 如何辩证营销?市场营销中有许多常见的套路,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思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与品种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与“品种”:是企业闯市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如果质量再好,品种过时,产品也会滞销。所谓市场意识首先应该是品种意识,然后是质量意识,首先要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种,然后才有提高质量的必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之战已经发展到品种之战。本世纪90年代初,正当美国为自己的产品与日本的产品长达个世纪的“质量战”所取得的成果庆幸之时,却发现日本的“灵活生产体系战略”整整超过美国一代人。所谓“灵活生产体系”是指企业针对顾客的需求可生产出任何花色品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其“灵活生产体系”的内容为“四任何战略”,即任何工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批量及任何品种的汽车。可见美日之间“质量之战”的战火尚未熄灭,“品种之战”的硝烟又起。所以单纯追求质量或单纯追求品种,都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