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zzhhou1965的博客 访问该博客) 318国道102滑坡群2号滑坡(简称102滑坡)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通麦镇以东9公里处,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地段,地质结构复杂、为世界级公路大型松散碎石土堆积层滑坡。于1991年6月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大规模快速滑动,滑坡影响公路长达550米。十多年来,每到夏季这里泥石流、塌方不断,车辆过往异常艰难,有许多部车辆藏身于此,于是,102滑坡地段一直以道路险峻而闻名于川藏线。
为了确保川藏公路的畅通,巩固边防,促进藏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川藏公路102滑坡急待整治。
灾害发生后,交通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非常关注。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立即组织专家组赶现场,对102滑坡进行常年观察、观测,为治理滑坡取得了第一手技术资料。在102施工过程中,交通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102滑坡的整治。2001年7月,国家交通部王玉司长亲自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川藏公路318国道102滑坡治理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2002年4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龙书记到102进行检查,看望了参战102滑坡整治的全体建设者,非常关注102滑坡的整治情况。2002年6月,西藏自治区多吉副主席带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领导到102检查时,对102滑坡整治工程的进展、安全和质量表示非常满意,并给予102项目经理较好评价,并希望他们在工作中注意安全。102滑坡整治工程的进展,西藏自治区交通厅领导更是时刻都在注视着。在102滑坡整治工程中,每到关键时刻,关键工序,加措厅长都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带领交通厅有关部门领导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并与参建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一道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及时解决了施工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响亮地提出了“主动向自然灾害进军”的口号。在加措厅长的带领下,西藏交通厅主要领导帕巴次诚书记及交通厅各部门领导都先后到102工地去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迅速解决施工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102滑坡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公司的一批批有志青年才一心扑在工作,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保证了102滑坡工程的顺利进展。
经过专家、科研、设计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技术方案日趋成熟,总体思路是:“砍头、抱脚、束腰”,主要采取适当的减载措施,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以锚索肋板墙、桩板墙等支挡型式填筑冲沟,从而在滑坡的中部形成保通路基。同时,配以多种排水设施排除地表水,以减小对滑体、路基的冲刷,进一步加强滑体和路基的稳定,并达到保通的目的。决策者们深思熟虑,认为该滑坡是可以治理的,与其总是陷入被动,不如主动进攻。易贡抢险就是主动向自然灾害进军的成功范例。
2000年6月10日,易贡湖溃决,造成川藏公路通麦大桥及下游公路全毁。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即成立了易贡前线抢险指挥部,并进驻通麦进行抢险指挥。指挥部首先在江两岸架设起溜索,以解决人员、生活物资的过江问题,面对涛涛汹涌的江水,谁不胆颤心惊,参战的中铁二局、武警交通部队,面对断道、材料设备完全靠人挑肩扛,不到半年时间,就建好了通麦大桥、抢通了便道。剪彩仪式上,自治区列确主席说:
102滑坡整治工程有效工期十分短,工期仅有16个月,所处地段在没有开辟新的行车便道条件下,交通不能长期中断,只有边施工边通车,并实施一定的交通管制。由于102滑坡段,施工场地狭窄,工程项目多,工序复杂,施工干扰大,同时,还有雨季、冬季以及保通的影响,给施工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配钻机场面)川藏公路102滑坡锚索施工是关键,锚索锚固边坡具有受力合理、承载力高、柔性可调、适应性强、重量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料、施工快捷、效率高等优越的施工性能。是边坡防护工程中应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案。20世纪40年代初期起源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引进我国。经过将近40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的锚固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川藏公路102滑坡整治保通工程,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与国内同类工程相比,该工程取得了五项技术成果:
1、大型滑坡体、堆积层碎石土中、设置大吨位锚索施工技术
①采用低压风、吹碴,预注浆、固结孔壁,自制加工一些零配件对设备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弥补设备缺点,反复清孔、扫孔等措施,成功地克服了锚索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成孔难、跟管难、下锚索难等问题。②根据不同地形,采用横向及竖向移动钻机的方案,成功解决了高陡边坡锚索施工、搭设钻机平台困难。③针对2号冲沟地段地下水大、锚索钻孔困难的情况,采用长跟管、预注浆、改变设计施工工序等隔水措施,成功解决地下水对成孔的影响。
2、复杂地形中锚索孔位、准确定位施工技术
使用Basic语言自行编制空间孔口、位置计算程序,使用光电测距放线,采取、变三维坐标为二维坐标的间接测量方法,用类似于断面测量的方法测量孔口点位,并计算出锚索钻孔的实钻深度。
3、大型滑坡体、堆积层碎石土中、大吨位锚索张拉施工技术
不断地进行试验、钻探。根据设计院科研结果,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102滑坡体地质的锚索张拉方案,在锚索承压墙和锚固握裹体、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即进行初张拉,在初张拉的10~15天后,进行一次补张拉,其30~45天后再进行一次补张拉,然后待经过一个雨季过后,进行终张拉及封锚工作,这样,达到了减少锚索应力损失,保证了锚索的设计锚固力。
4、高陡边坡材料、运输技术:
架设两个垂直高度240米、150米的斜坡索道;两条坡度50°、坡长130米爬坡道;小型桅杆、缆索吊机、解决了后西沟、河滩铺砌、卸载区砌体材料运输问题。
5、大型滑坡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
主要采用钢筋砼三角锥分、泥石流,万能杆件拼装、防护棚、孔内挂网防护、木排挡板防护四种防护措施。在顺滑坡体轴向上、设置了“三钢两木”五道防线,从而确保了行人、行车及施工安全。
在102滑坡整治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一草一木是每一个参战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102滑坡主体工程完工后,经理部在新路基两旁大量种草、植树。现在,一粒粒草籽已出土发芽,一片片绿色给山坡披上新装,一棵棵松树在路边撑起了绿色的小雨伞。
针对102滑坡整治保通工程高、难、新、险的特点,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在公司本部成立了专家顾问组,现场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常驻施工现场,帮助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研讨会,以指导和协调科技开发新技术应用的难题。102项目经理部注重员工技术培训,先后从美国寿力空压机公司请来了驻中国西北总代理来工地讲课,中铁二局集团滑坡专家鲍国安到现场作顾问,解决了现场上的技术难题。利用下班时间,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采取现场讲解,指导操作要领,让员工在较短时内,撑握了锚索施工工艺和操作步骤。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本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积极治理病害,依据“可知性、可治性”的原则,更坚定我们治理病害的决心,而不是治标不治本,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造成日日养、月月养、年年养却总是养不好的怪现象,通过成功治理102滑坡,让我们坚定信心,更充满信心,去攻克难关,使川藏公路真正成为连接藏汉民族团结的巍巍金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阵阵号角,去开创那雄云拓展的无限风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