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一种共通的操行,打算把相当复杂的过程,提炼总结成寥寥几句“成功规律”。
又称心灵鸡汤。
我觉得,特别喜欢转发“xx的10个xx”的人,有种智力上的懒惰,希望通过反复背诵某种口诀,就能快速地接近成功。他们觉得宇宙真理蕴藏在被千锤百炼的口 诀之中,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或者被口诀勾起了自己的回忆,恰好能印证其成败,便大发感慨,好像老党员吟唱“三个代表”。
呵呵。
继 续扯到不那么相关的——四五年前,我写了很多产品博客,记录做产品过程中的思考。回头去看,大部分都是屎。这些产品设计思考并不算错得离谱,但你光知道一 个招数是没有用的,必须得知道具体的项目背景,应用场景,前因后果,演化过程等等。脱离了运行环境的产品经验,就像是一个病人拿着医生的处方奔走相告,四 处传播,害人不浅。
那么有没有共通性的产品经验呢?当然是有的,凡是共通经验无一例外都是肤浅的。而共通经验一旦总结成寥寥几句“成功规律”,便臭不可闻。
想起一个故人,应聘游戏主策时,老板问他,怎样才能做出好游戏来。
故人笑眯眯地回答:这得根据老板你的资金投入,方向定位,团队搭建,阶段目标来决定。
老板想了想,又问:我投5000万,怎样才能做出赚钱的好游戏来。
故人笑眯眯地回答:这得根据老板你的方向定位,团队搭建,阶段目标来决定。
于是老板觉得遇到一个喷子,没了下文。故人翻了个白眼跟我说,我当时也是在测试他的见地,问出这种傻逼问题来,何必跟他,人贵有趋吉避凶之明。
再 后来,我做产品慢慢上手了,在反复踩雷中变得老练了起来,反倒不写产品博客了。对产品设计的准确描述,离不开大量的背景交代,繁琐而无味。那些重要的设计 突破,靠的往往是一瞬间的灵感,而主要的模块设计靠的则是“逻辑自洽”,其中还夹带不少的个人风格。总之,不知如何下笔。
最近在带新来的产品助理,我没有任何规律讲给他听,但会安排大量的任务:
-反反复复测试产品,通过熟读测试用例,测试每一个功能模块,每一条内容算法,揣摩产品思路
-列出上百款产品清单,挨个把玩,记录体验与总结,再来听我的看法
-长期跟踪自家产品与竞品的数据与反馈
-我设计产品的时候都会找他讨论,讲解产品思路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比最终结果重要太多了
如此半年,经历过多次版本迭代,如果底子不错,一个产品新人可能就上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