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海 我们看《梦想中国》的节目,会发现画面总是非常精美,从构图、色彩、用光等技术指标衡量,肯定超过《超级女声》,它的画面切换是完全符合技术逻辑的,然而当某期场上一位女选手焦急的等待结果时,切给观众席的镜头却是三位女性——中间的是她姐姐,也在焦急的等待结果。如果是《超级女声》,一定是直接切到她姐姐的特写或近景,这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反应镜头,真实反映了场上场下的紧张局面,当然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但要切成三个人的画面,“重点”就被削弱了。也许画面逻辑比较美,比较顺畅,可是现场紧张感没了,那么我不禁要问:你到底想让观众看什么?是一桢桢完美的画面,还是一个流畅动人的故事? 而且,在“姐姐特写”的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选手的命运也牵动了她姐姐的神经,会真切感受到姐妹情怀,在这组画面中,选手的个人生活被放大了,观众对她也有了更多了解。但如果是三人画面,我们感受不到姐姐的明显关切心情,起码没有特写那么强烈(更何况三个人的画面,很多人会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到底要拍谁?),这种切换,自然不会“放大”选手的个性与生活状态(与姐姐的关系)。 其实早在2005年秋天,央视资讯公司的一位专家就跟我说过一个现象:《梦想中国》在拍选手候场的时候,总是从侧面拍,45度角,这个角度从摄影角度看是很美的,然而这又是看不清选手此时的真实表情,相反,《超级女声》一律给选手正面,因此选手或紧张或放松的面部表情一览无遗。现在来看,《梦想中国》“重视画面美”,不重视“此刻内容状况”的毛病没有多大改观。 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解释说《梦想中国》的摄制组主要是来自央视三套文艺节目(主要是文艺晚会领域的)方面的,看,问题在这里!把“真人秀”的《梦想中国》按文艺晚会的风格去拍摄,当然会出现这种“麻木”的局面,晚会的观众反应镜头多是应景式的,以大场面的鼓掌、笑容为主,强调整体画面(内容)的欣赏性,也不太需要特写——因为这些观众跟台上的演员没有“深切的利害关系”。然而“真人秀”的最大特色就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在持续表现自己的各个方面特性,观众要看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或者说:选手在歌唱前后的表现,比在歌唱时,更吸引观众! 如果摄制组不着意放大选手的个性,那就违背真人秀的核心意图了! 很早以前我听过一个说法:俗小说与“雅”小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以讲故事为主,后者以展现主人公性格为主;再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然而主人公的性格却不鲜明——或者说,换个人也是这个故事,主人公的个性不能改变故事的发展脉络。以美国大片《金刚》为例,那位女主角的性格是苍白的——即使加上在山上她为了逗大猩猩开心而演杂耍,也不足以让人了解她的完整个性。当然,这部电影让人看的也不是美女的个性,而是震撼的画面。 我这里没有贬低“俗小说”或“好莱坞电影”的意思,这只是文艺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广受欢迎的形式——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是“观看这种节目不太需要动脑筋,很轻松”,相反,看“雅小说”、“艺术电影”就需要动脑筋,需要思考。 “真人秀”在理念方面显然更接近这种“雅小说”和“艺术电影”(真人秀是目前欧美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很多频道排名靠前的都是真人秀节目),它是关注人的,它比纪录片更有娱乐性,比电视剧“真实”,比其他娱乐节目更有过程感,这也是它目前风靡全世界的原因。而看真人秀节目,观众也是需要动脑筋的——这丫头在想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现在是不是很难过? 必须承认,“真人秀”在中国发展的不太理想——除了“超级女声”。而不理想的原因除了中国电视界在整体策划、后期制作等方面比较落后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不理解何谓“真实个性”!或者说,不懂怎样展示真实个性——甚至不知道这样做的必要性! 我说件事,这事儿我一直耿耿于怀,憋了我一年多,如今可以说了。 2005年3月,我应邀进入央视二套《欢乐英雄》节目组,做策划,负责人对我说:宝海,你的强项是提高收视率,能把节目做得更有娱乐性,来实现你的抱负吧! 我很开心,于是在节目组推行我的理念。 《欢乐英雄》是央视二套在黄金周的特别节目,并公开宣称自己是央视的第一个真人秀节目,然而做了三年,收视率非常不理想。那一次的《欢乐英雄》是“好男人”系列,选手是众多的“准新郎”(我的创意,就是那些领了结婚证但还没有公开举办婚礼的)。 可是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我跟“同仁”们的节目理念差距巨大!而且凡是我极力主张的节目策划,他们大都反对。首先,对“好男人”的理解就不一样,他们认为,“好男人”应该符合一些量化的标准,比如体力充沛,动手能力强等,在设置项目上,也多是那种竞赛类的——比如“拉汽车”。然而我反对,我认为“好男人”应该是“相对应的女人满意的”,我主张增加“主观竞赛”,同时在众多项目中增设女性评委,由她们来做主观判断,决定那些环节中“谁是好男人”,而不是“客观竞赛”,,举个最典型的例子:送生日礼物! 这是选手“三进一”时的设置,我的理想模式是:三位选手见一位美女,在跟美女简单交流后,每位选手带着500元基金去准备她的生日礼物,然后跟拍他的准备过程,他要对着摄像机讲他的看法,比如这位美女的性格是何样的,她会喜欢什么样的男性,她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鼓励选手做有独创性的礼物。然后在规定时间里,选手们一起把礼物“献给美女”,由美女来做判断,她最喜欢谁的礼物,谁就是获胜者! 让我意外的是,《欢乐英雄》节目组都反对这个策划,理由是“无法预知这些礼物会不会精彩”,我耐心的解释:精不精彩不重要,观众要看的是他们如何准备,整个过程会非常有看点!也会充满悬念!而且这才是真人秀! 但是没人支持我,这个项目没通过。 再比如“做蛋糕”,这是个分组比赛项目,每组三名选手,统一到蛋糕店里学习做蛋糕,然后每组做出一个大蛋糕,胜负标准是一小时内,谁的能卖出最多!我跟他们的分歧在于,我主张加一个环节:推销蛋糕!也就是在蛋糕做好后,每组出一名选手,身穿工作服,对每一位进店女顾客推销本组的蛋糕,我认为“做蛋糕”的看点也只有这个。然而恰恰是这个“推销蛋糕”被他们否定,理由是“会干扰顾客对蛋糕真实品质的判断”! 如果唯一标准是蛋糕品质,那这岂不是成了严肃的做蛋糕比赛?! 刘仪伟的做菜节目为什么比谁的都受欢迎?是因为他做的菜最专业么?是因为他的节目非常娱乐啊,那是个有趣的脱口秀啊! 老天,普通产品还需要广告,这是电视节目啊,就算你做出再精美的蛋糕,观众又怎么感受得到呢?他们更需要的是看到男选手是如何推销、女顾客是否买帐、会出现哪些搞笑场面等等。如果不推销,观众又从哪里了解选手的真实个性呢?又从哪里看到“秀”呢?如果看不到真实个性,又没有“秀”,怎么能说是“真人秀”呢? 我更感慨于自己的孤独,在那个集体里,没有人支持我,我只好黯然离去! 前面我说到“如今可以说了”,那是因为从2006年开始,《欢乐英雄》已经被撤销! 经过那件事,我有一个“总结”:团结的集体一样会打败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