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自圈子:国内项目管理探索 (访问该圈子)
考完PMP就来总部参与IT项目开发,如今临近上线,可以静下来对这个大项目的项目管理做个总结。这大半年的时间,既感受到项目管理理论的宝贵价值,又深刻体会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先来做一下干系人分析。这是为集团高层领导实施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项目,我们是集团全资拥有的IT子公司,H总作为条线领导,是这一项目最主要的sponsor。项目经理P姐,以及两个系统分析师A、B,这三人都是H总的左膀右臂,在项目被赋予重要角色。外包厂方是个20余人的开发团队,最主要的角色有三人:D是外包方的sponsor,亲自领导合同谈判;E外包方项目经理;F外包方技术经理。 另外,公司内部也有10余人参与开发。我们公司在SS和HH两座城市都有机构,为了确保系统交付后能在HH市维护,我带着一拨人来到SS参与项目开发,算是个小头目。上面所提的分析师A,被派往HH市分公司作为部门领导,管理着我们这个小团队。所以对我们出差的这拨人来说,这是个典型的矩阵型组织,项目的事听P姐调遣,考核都是A说了算。 项目范围的失控 我10年6月份来到SS市,看到密密麻麻的需求文档,到了8月份外包方进场实施,需求已被砍得七零八落。原因只有一点,上线日期已经确定在当年年底,不可能完成那么多。 很快外包方就发现,还是过于乐观。原来,分析师们在谈项目需求时,思维非常发散,而且存着心要等外包方来了一起讨论细节,所以到了编码的节骨眼上,需求文档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经不起推敲。每天这些关键干系人(包括H总)忙的就是谈需求,外包方还得一面写文档、写代码,苦不堪言。估计合同是CPAF类型。 另一个让外包方感觉tough的就是我们的H总。这是个个性十足的人,像技术人比像领导多。他对产品的想法非常多而且具体,一有想法就找人上去讨论(肯定要讨论到吃饭的时候),并且要求立马就看到。在这样一个sponsor强势介入的情况下,项目范围的管控基本是无力的,而且进度计划也没什么价值————所有的工作都是倒排出来的,所有工作都是延期完成的。 误用WBS也造成了项目范围失控。感谢公司PMO大力提成项目管理理论,P姐知道WBS很重要,在MS Project中不断的维护,终于成了一个进度计划文件。小弟再三提醒也改变不了。由于缺少对项目范围审慎的讨论,许多工作到了非作不可的时候才被识别出来,弄得手忙脚乱。 还有就是缺少变更控制。大量的需求变更,不做评估就分配下来,而且立马要看结果,开发人员不胜其扰,进度无从保证。同样一件事可以改来改去,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事,太多了。 到了11月底,看看实在不可能按期上线,几个重要角色加上需求方凑在一起开发,得出的结论是:为了赢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应该首先上一些领导关注的报表,一些功能性的模块可以将来再加。于是,工作方向匆忙调整,上线日期推迟到次年3月,唉。 沟通的瓶颈 H总强势介入的姿态给P姐造成很大压力,作为PM,她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分配工作、跟踪进展,以及被叫到H总办公室讨论某个新想法。P姐的领导风格是非常强势的,说一不二,把领导的压力传给每个开发人员。对于本公司的10余人开发团队,都是她亲自分配工作,这一点令我等小头目非常不满。我们这个出差的团队是新组建的,还处于Storming的阶段,团队建设自然要多花心思。 由于每个人是各自向P姐汇报工作,难免会有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的,这加重了P姐对我们工作的不满意,更想加紧控制,于是返回HH市的日子一推再推。而我最为团队每月工作的考核人,并不清楚各自在做什么。 另外,项目的问题反映出来,常常莫名其妙的不知所终。提问题的人负责跟踪问题的解决,导致许多一线的工作者明明看到问题却不提出来,只是在茶余饭后抱怨一声。 人力资源的管理失误 分析师B作为H总钦点的前台技术负责人,在一些技术选型的问题中给出意见,不过,虽然他手下的两个人都在参与项目开发,他本人却对这个项目敬而远之,基本上不问不发言。由于H总非常关注这个项目,而且强势介入,对PM的工作实际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不怪B的态度谨慎。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P姐制定了一些工作制度,如每周工作周报,还有工作清单及时更新等,但是这些制度都没有坚持下来,外包厂方倒还能谨守规矩。我分析,她制定规则都是侧重明确交付件的规格,各个人的职责,却从来没有授权,使得PM自己成了工作的瓶颈。每件事情都是自己盯着,这又加重了不信任感。如果每个项目成员都能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豌豆那样省心省力的办事,PM得多自在啊。 H总的强势介入事实上也扭曲了PM的工作方式,自始至终,P姐都像个车间主任盯着每个人交货,除了进度计划和解决问题,别的一概不管。如不是A进场过问人事组织上的安排,真不知这队伍如何带下来。我想,这大概就是PM没有被充分授权的一个案例吧。 质量 就这样心急火燎的做下来,质量可想而知了。QA只是盯着文档,不过在H总一手遮天的情景下,QA的工作也无非检查文档清单。交付件的质量,代码还有QC去解决,需求文档基本上都是没用的,或者干脆就没有,开发人员写完代码再补出需求文档给测试人员去看。管理过程的质量,大家心里有数。 再过两周,我们一行人就要回HH市,从此担负维护和新需求开发的任务,真是心慌。写出来,混点PDU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