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营养]吃营养保健品必须先吃透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营养保健品琳琅满目,不可胜数。很多人在问吃这些东西与用吗?这可是个大问号,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咱就从头说起——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起步较晚。以前,吃饭都吃不饱,吃什么保健品呢?!后来才知道,人体保健,除了药品,还有保健品这么一说,而且,保健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于是乎中国的保健品就上市了。 第一代的保健品,品种不是很多,其中,以“XX蹩精”和“蜂皇浆”为代表。这一代产品,配方比较简单,材料比较真实,有一定的营养保健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 随着第一代产品的成功,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进入“战国”时代。各厂家都看准了保健品易做,好销售,利润大,就不管有没有条件,一哄而上的各地都上马搞保健品——反正我国的传统保健办法不少,随便找个什么配方或者自造一个什么"祖传秘方",“宫廷秘方”,就上马了。别说,一开始还真赚钱了,赚大钱了!简直可以说是暴利! 不成熟的市场就是这样,不是暴利么?再上!没配方了?好办,模仿呀!比如说,不是鳖精好卖吗?就模仿它了!没鳖?嘿,真笨!建一个水池子,能容50吨水那么大吧,放上一只鳖,满池子里乱爬,灌那水就当鳖精卖,不是更发财?! 这是第二代”营养保健品”市场的”代表作”.一家这样做,别人也不傻,不用学就会跟上干----中国人,聪明着呢.可就这种干法儿,不几天就再也没人相信了.保健品市场终于自己把自己给打趴下了。 市场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再恢复可实在是难!可是保健品市场不能就这样彻底消失吧,建起来的工厂不能说扒就扒了吧?还得干下去。可尽管厂家挖空心思的去找秘方,去改进秘方,尽管国家加强了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无奈你已经把消费者给坑苦了,真有好产品,人民也半信半疑了,捂紧了钱包,就是不掏钱了,第三代产品就照样陷入了困境。 以“XXX素”、“XXX精”等三种产品为代表的第三代保健品,是经过了地二带产品失败的反思,的确在产品配方和原料工艺上下了工夫的,的确有其保健功能。有些甚至的确能治疗一些很顽固的疾病。但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真货色就是卖不掉!怎么办?那时候的广告管理还没跟上,那就插空子吹呗!唬天唬地的吹,直吹成百病皆治的仙丹妙药再说。地方台不行,干脆上中央台,一天播出十几遍,“谎言说千遍就成真理了”,不就有买的了么? 合着这电视台不给白吹,真要钱呢!一年没个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银子人家不给吹。这钱谁出?当然是谁买谁出,都转嫁给消费者了。消费者的呼声惊动了上头,就来个严管。本来卫生部对于保健品的界定就有些粗,这么多产品这么大个市场只开放了12个类别,还要求必须要按照他们的批文组广告,这样,厂家就没法做下去了。 比如说,某产品就是针对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来研制的,到上面去申请,说没开放这个功能,只好批来一个“免疫调节”。这免疫调节是个啥东东?有几个明白的?,你就是做广告,有几个肯掏钱买的?再说,针对高血压的和针对低血压的都是"免疫调节",针对其他的也"免疫调节",老百姓怎么相信你?厂家无奈,只好违规,说是治疗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这一来肯定就违反广告法,工商就查你个底儿掉。于是乎我们看到到处的都是“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就更不敢相信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厂家不能就此等死。不是不让做广告么?我不做了,变着法儿的卖.比如传销去。就像老鼠会,一层一层的加码,十块钱的东东,到真吃的人手中,没几百块下不来。不让传销了,就“直销”——反正换汤不还药,说法变了,办法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这就是营养保健品的现状——"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一代产品应该是有效果的,有些的效果还相当的不错,否则卫生部不给批。可你要是看着广告买,上当受骗了(主要是不对症和吹牛)不说,你还得给他们掏高额的广告费。如果你从“直销”者手中买,你就得忍受层层的剥皮。买不做广告的,不做直销的?哦,你买吗?你自己也不相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