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老早听说一直想看,直到上上个礼拜,才自己买到书。(我一般想看的书是一定要自己买的,主要是为了随意,想看就看,想写就写)。书买来后,一看就喜欢上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书看完了,可有60多万字啊,这是我看书最快的一次。 写在前面:我对国民党抗战的情况和整个抗战的历史不太熟悉,而且有的认识仅来自这本书,所以如有浅显和错误,请大家指正。我这只是谈谈我读书后的感想而已。 《国殇》主要讲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一些事情,从日本关东军进攻张学良的北大营讲起,一直到武汉会战结束,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讲了,东北的一步步沦陷,到长城抗战,到9.18卢沟桥事变,到凇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最后武汉会战失败,纯粹是一部雪雨腥风的战争史。 书的主体内容是在讲有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少部分讲一些两党政治,国民党内政治,日本国内形势变化之类的东西。 对于战役,没什么太多好谈,一个个的军,师,旅,团的部署与调动,一次次的阵地拉锯战,很多次的描写中国军队一个师打到只剩下几十人,还坚持守卫阵地,最后拼刺刀,这样悲壮的场面。 对于这些东西,我有几个印象。 1) 一次战斗/战役。作为一个指挥者,譬如军长,上到集团司令,下到旅长,需要有非常高的指挥技术。我原来的看过的《衡阳保卫站》一书,也给我是这样的印象。 2) 国民党军队,尤其是下层军官,在与日本军队作战的时候,是不怕死的,流血,牺牲为保卫国家是他们的理想,真是让我们后代永远纪念。 3) 前期抗战,国民党的战役以败为主,胜利很少。原因多方面的,装备差,指挥,战术水平低,部队配合不够,战略思想不明确都有。 关于国民党“消极抗战”,我觉得说法在抗战前期还是妥帖,包括1931-37年,蒋在还在剿共,幻想国联,对日本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判断失误,但是几大战役打开后,国民党还是很积极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