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克拉克爵士再也看不到“太空漫游”,更别说外星人了。周三,《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科幻小说大师克拉克因呼吸道综合征导致的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0岁。至此,宣布了科幻小说三巨头时代的终结。 科幻预言一一实现 去年年底,克拉克刚刚过了他的90岁大寿,在当时的生日聚会上,他许下了三个愿望:看到外星人、人类摆脱石油,以及斯里兰卡能拥有和平,可惜这三个愿望他都没机会看到了。 克拉克生于1917年的英格兰,曾是二战期间的雷达专家。正因为是科学家出身,克拉克重视小说中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人文精神则是他科幻小说的核心。他一生创作了上百部科幻书和几百篇科幻短篇和文章。早在1945年,他就预言人类能够依靠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全球通信,他还是第一个描绘人类星际旅行的作家。上世纪40年代,克拉克预言人类可以在2000年之前登陆月球,遭到科学界的嘲笑,可过了20年人类就实现了这个梦想。当阿波罗号飞向月球的时候,他参与了电视解说。美国政府称克拉克“为人类登月提供了必要的智慧动力”。 1964年,克拉克与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将自己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改编成电影剧本,着眼于人类意识的异化,同名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克拉克1986年设立了英国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亚瑟·C·克拉克奖”。 刚刚完成遗作审校 克拉克的去世标志着科幻小说界三巨头全部离开了世界———另外两位分别是1992年去世的阿西莫夫和1988年去世的罗勃·海莱恩。幸好,克拉克还给人们留下了最后的科幻大餐,他在去世前几天刚刚完成了最后一本小说《最后的定理》的审校。 据悉,这本书是克拉克与美国作家弗莱德利·波尔合作的,内容是,一名英国数学家在350年后解开了著名的数学猜想———“费马最后的定理”。该书将在今年出版。克拉克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书可能是他最后一本小说。 业内评说 ●星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他让科普脱离了小众 克拉克爵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科幻小说之父”的,与写过500多部作品的阿西莫夫等人齐名。克拉克最主要的成就是他让科普脱离了科技小众,转向大众,所以影响特别大。 《2001太空漫游》是他最重要的作品,电影本身是根据克拉克一个短篇小说而来的,后来克拉克与库布里克合作了剧本,电影拍完后,克拉克又将剧本改编成了小说,和电影不太一样的是,小说里更多了些对星际隧道、原始部落等概念的科学解释。克拉克的小说是可以引导科技发展的,他的小说《太阳风》完成之后,美国宇航局马上就开始研究太阳粒子了。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主编):三巨头中的“技术派” “三巨头”分别代表了科幻小说不同时期发展的三个流派。克拉克是技术派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作家,他本身就有着很好的科学家背景,作为现代卫星通信理论的奠基人,我们现在身边的无线电话、卫星传输等都是他首先设想出来的,他的科技设想很多后来都成为了现实。 相比之下,阿西莫夫则把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小说的核心,而海莱恩则是思想型的作家,他用科幻小说对现实如越战、嬉皮士文化等进行反思。(编译:金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