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碧奴》,如同淋一场“淫雨”。 苏童真是老了,无论从创作的手法还是思维的方式,都大不如前,他的这本小说,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他以前写过《蛇为什么会飞》,我采用打分的形式评价《蛇》是刚及格的话,《碧》则顶多只有五十分。《蛇》的题目让人失望,但它的内容可以让你挽回一点点失望。而这篇《碧》则是十分悲哀的,题目与内容简直让人一路失望到底。 他在序言里的第一句写道:很高兴《碧奴》能与世界各国读者见面!我听起来咋这么别扭呢,越看越不舒服,搞得我胃酸分泌过多。 “眼泪”是苏童的煽情工具。小说中通篇几乎都在描写眼泪,以悲情为主调,让哭进行到底,只是作者过于注重细节的捕捉,而失去了整体意义的把握,让孟姜女失去传说中的“神性”,人物刻画苍白到了极致。不过,作者也在试图让孟姜女沾些神韵,让她的眼泪不从正常部位流出,却选择了乳房和头发。通篇都是“乳房流泪”,动不动就是头发的眼泪溅在别人的脸上,他的这种大胆臆想我猜不出还有什么更为深层的意义伏笔,纯粹是“性”的主观意识强加。 苏童自作聪明令人反感。尤其是他很得意地自我欣赏《碧奴》这个书名,他说:在民间传说中,孟姜女也并非真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考证出孟姜女是姜姓,齐国人。我在写作时,特别希望给她一个美丽的名字,碧奴的名字是突然从脑子里跳出来,我特别喜欢,因为有我想要的古意与苍凉。这还不自以为是吗? 可以说,在民间孟姜女作为故事传说中的传奇人物,它本身的内涵与艺术性绝不会因为“苏童式命名”而得到加强的。再说,我们都是傻子二百五吗?谁不知道孟姜女是姜家的姑娘? “碧奴”这个名字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没有他自己所说的“古意和苍凉”,因为“碧奴”只是苏童从脑子里突然闪现出来的名字。可是,这瞬间的灵感怎么就可以把民间的大众的文化符号给强奸了呢,苏童真是一号流氓。 像这样下三滥的作品,苏童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说:这是我迄今最满意的作品!(这是他说的原话,一字未变。) 多年前就有人说苏童是超级自恋狂,今天我要更加肯定地说,他绝对是个标准的超级的变态自恋狂。 最后,我送给苏童一句话:请改一改骨子里的骚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