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子同步发布于博客:“可借鉴的几种国际通行的工作分解结构体系(房屋建筑)”
是适用于房屋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实现 项目管理工作 信息化的基础。(其他公路、铁路、水利水电、能源需要重新查阅其他资源)
不同于设计院/科研单位类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因为管理目标不同,设计院/科研单位信息化需要建立的是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一种信息化标准,实现的是各专业设计人员之间、或者不同计算软件之间的设计基本数据、计算参数、计算模型的共享及交互,国际协同联盟(IAI)早在1995年就提出的IFC(Industry Fundation Class)就是一种数据模型标准。网络上搜索时,AEC之类的,就是致力或支持这种标准的推行,如AutoDesk, Bentley等。
这里提到的是从项目管理者角度关注的工作分解结构,关注的是基于PMBOK涉及的各项管理内容。如果说两者相通之处,就是项目管理者关注的项目的工程造价(设计变更前后引起的)、可视化虚拟 工程施工或者建筑功能展示 可由这个标准来实时或者更早地提供。
下面是几种工作分解结构的对比,可见,建立统一的工作分解结构体系, 可在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在此统一平台的基础上,会有效减少现实工程管理中的各种沟通障碍和各参与方责权利不清的状态,对需要获取整个工程项目动态工程信息(投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文档等)的业主方来说,项目各参与方在统一的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下协同工作才成为可能,所以,这样的工作成果,不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提供的,只能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自己来实现,并取得各方的认同。
|